第一百三十八 拜师通天文武二院现状

铁头鲸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纣王的人生模拟器最新章节!

    与截教并为洪荒大教的阐教,其掌教元始天尊会将吕尚和申公豹收入门下,那他帝辛跟脚天赋远强于吕尚、申公豹二人,应该有机会拜入截教掌教通天教主门下吧。

    倘若他帝辛成了通天门下弟子,那大商才真正的与截教紧密相连,他也势必能从截教之中,得到更多支持。

    多宝道人心慈手软,他帝辛却不会如此。

    既然阐教门下,胆敢害他大商,那就该承担他帝辛的怒火!

    至于阐教,等他帝辛将其门下弟子一一剪灭,即便是圣人,想来也不能凭空再变出一批弟子来祸害人间吧。

    帝辛此念一出,便按捺不住,只能找来太师闻仲相商。

    闻仲闻言,道:“陛下!师祖已经很久未曾收徒了!”

    “我师祖通天教主虽门下弟子众多,但多数是听闻其讲道的外门弟子,内门弟子仅仅只有多宝大师伯,我师尊金灵圣母,龟灵圣母师叔,无当圣母师叔四人而已。”

    “至于随侍七仙,其实不过是师祖的侍从而已,只是师祖不论出身,不讲尊卑,是以,这随侍七仙也被认作师祖门下弟子。”

    帝辛却道:“太师,莫要着急!且听我道来!”

    “洪荒之中,截教、阐教是否便是当世最强?”

    “阐教掌教所收弟子,十二金仙之中,黄龙真人乃是大禹之父鲧的尸身所化,太乙真人也是占据了我大商太祖的尸身,除此外,吕尚、申公豹皆拜入了阐教掌教圣人门下。”

    “论起出身,朕较之吕尚、申公豹,要更尊贵吧?论功绩,朕灭东夷,平北海,拓大商疆域千里,纵使不如大禹和大乙,但应该也算得上当世明君吧!”

    “朕常闻,阐教常常讥笑截教弟子多是被毛戴角、湿生卵化之辈,而他们阐教弟子皆是跟脚不凡,倘若朕这等人王拜入截教门下,阐教又有何资格再出此言?”

    “太师,朕自幼由你教导长大,朕也不瞒你,大劫之下,大商与截教未来皆堪忧!若如朕拜入截教门墙,势必能让大商和截教更加亲密无间,挫败阐教图谋!”

    “请太师助朕一臂之力!”

    闻仲沉思片刻,道:“汤数将尽,周室当兴!哈哈,我截教就是要逆天而行!既然陛下有此意,我便替陛下到碧游宫走一遭,求我师尊帮忙!”

    言罢,闻仲便跨着墨麒麟向蓬莱岛而去。

    见闻仲远行,帝辛知,太师出马,此事应有几分可能。

    他且静待便是,如若不成,再想办法便是。

    现在,他需要去文武二院和巫院看看,这三处地方将成为他人才供应之处,他岂能不亲自查看?

    这三院俱在朝歌西门之外。

    帝辛带着孔宣,没有侍从,单单两个人,不曾通知,也未曾惊动其他人,便直接过去了。

    文武二院虽然号称二院,但实则在一处,只是按照所收养的忠烈遗孤的天赋,分别向文武两个方向培养。

    有资质不俗的,也会同时学文习武。

    最初的数十栋竹制吊脚楼已经被木屋取代了。

    朝歌城外,并不缺木头,在工匠的帮助下,此地建成了数百座木屋。

    先前空地也被夯实,变成了一个长宽百丈的巨大演武场。

    帝辛最先去的地方,乃是这文武二院的后厨。

    他对文武二院的拨款从未吝啬,他想看看他所划拨的铜贝物资,是否用到了实处。

    木质房屋和演武场,都算过得去,从表面看,挑不出什么毛病。

    但是后厨之中,帝辛却发现,饭菜之中,极少能看见荤腥,清汤寡水的,连点油沫子都看不见。

    后厨之中,一个胖乎乎的庖厨管事,见到身穿麻布衣服的帝辛闯了进来,还敢翻看食物,不曾认出帝辛身份,连连喝骂。

    帝辛怒道:“你这庖厨,哪来的胆子如此偷工减料?这文武二院之中的学生如何吃得好?”

    胖厨子呸了一声,道:“你是何人?居然敢擅入后厨?”

    “这些学生都是苦哈哈出身!能吃饱就不错了!你还想咋地?”

    见这胖子如此有恃无恐,帝辛知也懒得亮出身份质问情况,直接令孔宣以五色神光将这庖厨收了。

    见到这管事突然消失,庖厨之中也有观看过天下第一英雄会的,认出了孔宣的绝技,也认出了帝辛的容貌,急忙跪到地上,连连叩首,道:“请陛下恕罪!”

    帝辛也不言语,令孔宣将后厨之中的各类食物,再度收取了部分。

    此时,正是白日。

    文武二院中的学生,都在课堂之上。

    文武二院的课堂,和大商“庠”、“序”有些类似,都是一个露天的草棚,师长在前面教授技艺和道理,学生盘坐在地上听从和学习。

    大商原本,有“序”、“庠”、“学”和“瞽宗”四种学校。

    “庠”、“序”是从夏代继承发展而成,其教学内容更为扩充。

    那时国家的大事有两种:一是祀,祭祀祖先,二是戎,军事征伐。

    故而,“庠”、“序”之中,学习祭祀活动中的礼乐和学习军事活动中的技术就成为当时学校的主要内容。

    “庠”相当于后世的小学,其中的师长会教授学生战斗技艺和仁、义、忠、孝等道德,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战斗技艺,便是“射”。

    “序”则相当于后世的中学了,不仅是习射,还要学习武舞;不仅要学习射箭的技术,还要学习“射礼”,商代贵族男子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所以通过“序”,教育贵族子弟,要懂得射箭的礼仪、礼节,并进而明确君臣上下长幼的规矩。

    “学”全称则是右学,相当于后世的大学。

    因为殷商崇尚右,以西为右,故而,设在西郊的大学也叫作“右学”。

    “瞽宗”原是宗庙,相当于后世的“翰林院”,由文官教授贵族子弟礼乐。

    但“序”、“庠”、“学”和“瞽宗”这些学校,本都是贵族子弟所读,文武二院自然不能同这些学校一般教授课程。

    若以文武而论,祀便是文,戎便是武。

    但眼下,祭祀之权,不可能下放到平民之手,只能由贵族掌握,自然不可能让文武二院的学生学祭祀,故而帝辛另外给他们安排了课程。

    过往,王室对文字看得极重,认为文字乃是沟通先祖的重要手段,根本就不外传。

    寻常人根本就没有识字的机会。

    即便是西岐,雄霸周原近百年,也不过姬昌和其百子之中的小部分,学文使用文字而已。

    这也是周武王在攻破朝歌之后,祭祀典礼之上,只祭祀了古公亶父、太伯、仲雍、季历、姬昌和伯邑考六人的缘故。

    没有文字传承,他们根本不知道更早的祖宗叫什么。

    而文武二院之中所教授的文字,并非大商王室成员和巫岘所学的甲骨文,而是帝辛自杨广记忆碎片之中所得的楷书。

    有了笔和纸,帝辛轻易便将楷书之中的数千个文字默了出来,令梅伯负责教授,且嘱咐他,这楷书不得外传,只能教授给文武二院的学生。

    这些来自文武二院的学生,日后必为他帝辛所用,此时,传授给他们和贵族不同的文字,便能减少日后他们与贵族同流合污的可能。

    而且,贵族子弟也不会因为他们所学和贵族相同而不满,降低了帝辛兴建文武二院的阻力。

    帝辛和孔宣站在一侧,听了许久,这文武二院的师长虽无过人之处,但也算尽心。

    待授课结束,帝辛方才拦住一个学生,问他道:“这里饭菜可还吃得习惯?”

    那学生兴许是近来半年方才进来,也不羞涩,答道:“比过去好太多了!天天都能吃饱!”

    帝辛也不追问,虽然这学生脸上有菜色,但精神饱满有力。

    这文武二院虽距离他心中预期有差距,但依然还算不错。

    帝辛便直接去找梅伯和鲁雄二人。

    见到帝辛驾临,两人都赶紧行礼,帝辛令孔宣放出方才那个庖厨管事,冷冷道:“朕给文武二院,一年划拨数百万铜贝,你且看看,学生们的伙食都是些什么!”

    孔宣又将自后厨之中收纳的食物放出。

    汤,是清汤,飘着几片叶子。

    粥,是杂粮粥,还间杂着草根和碎石子。

    显然,都是劣等食物。

    鲁雄大怒,当场便抽了肥胖管事一个耳刮子,道:“此人乃是我鲁家远亲,老臣有罪,请陛下责罚!老臣不知,后厨居然敢克扣学生的伙食!”

    梅伯却道:“陛下,平日我等也曾去过后厨,分明是有肉的,不似眼前这些食物这般粗劣!”

    帝辛却道:“这些学生,乃是忠烈之后,他们的父亲,都是为我大商战死!朕说养他们,便是要好好养!朕所拨的钱粮物资,到底用在何处,如今有笔纸,你们需一条一条的记载清楚,我会令司库管事前来核账!”

    “如有贪墨,严惩不贷!”

    那被抽打耳光的肥胖管事见居然是大商之主前来问罪,自己居然不曾认出,现在才知道后怕,直接被吓尿。

    但帝辛不曾理会此人,只是将他逐了出去,方才继续道:

    “此外,这文武二学的师长课上所讲,同庠序之中一般,太过刻板!”

    “这里的学生,都是忠烈之后,教授他们道德,岂能不以他们的父辈为例?”

    “拿出笔纸,你们且记下:”

    “黑狗(沧水青山村),在攻打赤夷之际,率一伍之卒,攻上赤夷城头,杀敌十二人,身中二十余创,死战不退,血尽而亡!”

    “老熊(长河大泽乡),在攻打风夷之际,勇攀百丈悬崖,连续奋战一旬,杀敌十余级,后失足坠崖而亡.....”

    “倘若我们文武二院只以空泛的道理讲给这些学生听,他们迟早会听腻听厌,但伱们深入挖掘一下他们父辈的功绩,作为范例,在课堂上讲出,一来更形象更具体,二来能激发这些学生的自豪感!”

    “最多三五年,文武二院,便能有人才可以为我大商所用!”

    “梅伯!鲁将军!朕对你们负责的文武二院期待非常,莫要让朕失望!”

    同时,帝辛想到这些战死的士卒,绝大部分,都没有姓氏,有的不过是一两个简单的名字,诸如猫狗熊狼之类的。

    依照杨广记忆碎片,后世,人人皆有姓氏。

    他帝辛完全可以对这些有空将士赐予姓氏,让其子孙后代,皆有姓氏能够传承。

    此举效果,必然不逊于将灵位供奉于英烈祠之举,天下间,想要得姓氏者,必然会为他帝辛死战。

    眼下,这文武二院的学生,便可以作为第一批赐姓者。

    帝辛道:“鉴于文武二院之中学生过众,难以区分,且其父辈有功于我大商!今特赐予文武二院之中的学生姓氏!”

    “选择习文,则姓文;选择习武,则姓武!”

    对梅伯与鲁雄说道此事之后,帝辛又高声对着文武二院之中的学生,再度重复了一遍。

    听闻自此之后,这些学生也有了姓氏,无不欢欣鼓舞。

    过往赐姓,何等荣耀,只有顶级贵族,方能得姓氏。

    现在,他们这些孤儿,居然能得到商王陛下的赏赐,拥有姓氏,他们又如何能不激动。

    待日后,文武二院课堂之上,将士会将他们父辈英雄事迹讲给他们听,却不知他们会是何等心情。

    在文武二院学生们的欢呼声中,帝辛和孔宣转身离去。

    这些幼苗,还远远不够。

    单单大商,所需的人才,便不止一万之数。

    倘若他大商真要吞并八百诸侯,那所需的人才,更是要翻上数倍。

    帝辛决意,不止是东征和北伐产生的忠烈遗孤,要收到这大商文武二院之中。

    但凡是在过往数十年间,参与大商战争,立下过战功的家庭,都允许他们将自己的一个子女送至文武二院。

    而且,各地弃婴,亦可建立机构收养。

    待这些身家清白,与其他贵族关联不大的孩子成长起来,他帝辛可用之人,便能远超历代商王。

    公子辛的记忆碎片之中,春秋战国,单独倚重宗室或者世家的,最终都下场惨淡,独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方能赢得天下。

    而他帝辛,有招贤馆、文武巫三院、宗室贵族、军队选拔等手段获取人才,凭什么不能镇压诸侯国?

    只是,帝辛才一回宫,便听到西方传来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