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视察书院

冬眠的龙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你的帝国最新章节!

    朝廷设立百官,分置州府,封赏勋爵,科举取士,并非真的是为了牧养万民,而是为了国祚延续。

    简单来说,大明朝一直延续下去,儒生才有大明朝的官做,勋爵才能世袭妄替,将门才能代代领兵。朱家皇帝在一天,他们就要用剑和笔保卫这个大明一天,但假如有一天大明的利和他们的利起了冲突,多数人都会选择舍大明而保家产。

    义薄云天,毁家纾难的人有,朕见过不少,可惜没几个善终的,不少还是朕下令杀的呢。

    主要是朕那时分不清究竟谁是真的为了大明,谁是在搞政治作秀,奸臣很奸的,谁会在自己脸上写上奸臣两字呢?即便是所谓清望官身,也是花钱能买的,自从粘竿处和锦衣卫联合调查各个大佬的老家起,朕才模模糊糊把握到为官之道。

    比如说在京为官,北京城里遍布皇帝和御史的眼线,还有政敌的耳目,于是每天吃稀饭咸菜度日,却把自己亲戚、乡党扶持到地方去捞银子,老家更是经营成魔窟,什么投献,飞洒,死寄,看得朕目瞪狗呆,表情比中村太郎养的柴犬还精彩。

    “毕竟大明这棵树这么大,我这条蠹虫咬两口又不会倒。”OTg2NTc=

    “就算皇上要剥我的皮,还有更大更肥的虫在咬嘛,天塌下来有尚书、侍郎顶着,我就吃了个半饱,杀起头来又轮不到我。”

    “大家都在贪,我要是不贪,他们玩九州风云开黑都不带我。”

    “要是大明药丸,不是更要在改朝换代之前多吃几口?”

    以上是进奏官在琉球卫台南千户所采访刚刚开始服刑的犯人语录。

    好好改造,争取下辈子重新做人,这辈子是没戏了,要是朕管这事,尔等脑袋早搬家矣,全是拂菻女王心善,批覆“刺配台湾,劳作至死”,才得以苟延残年。

    朕热爱大明江山,顺带也爱大明的百官,可是他们并不爱朕。

    他们只把朕当成了银号,只要说对暗语,就能从内帑提到银子。

    桀桀桀桀,既然尔等不忠不义,那朕也就不再装什么正人君子了,

    番婆子不是大明人,反而旁观者清,知道军权才是根本,见到文官队伍里有个与所有人都格格不入,被冠以“大炮”之名的刘元诚,又懂戎事,便命其编练新军,还从海外、关外引入倭人和蒙古人。

    将来一旦有事,两边公然撕破脸,文臣勾结武官勋贵,鼓动京营,朕无需担心自身安危,只消将瓦良格卫队开到东直门外,这些乱臣贼子当场伏诛。

    何况朕还有帝选营,他们在京郊有世袭的田地,执勤时又有一月二两的军饷,还按时发放,逢年过节,朕还亲自操刀,在演武场上给他们分猪肉,都是大把银子喂饱的死士,各个凶猛异常,上了战场都嗷嗷叫,非常狼性,现在整个直隶没来拜山头的好汉都已经被朕杀光了。

    可惜人头太少了些,只够堆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土包,没法震慑宵小,要是北京城外摆开大军,狠狠打上一场大战,斩首一万,那能堆多大一个京观啊!

    假设一个人头是七寸高的立方体,一江浙湖汉北万人头摆成一个四角锥,它的高度就是……

    掐指一算,没算出来。

    朕随手指了一个学生:“这位同学,你来答一下这道题。”

    朕会做!朕又不是文盲!

    这是为了考察天子门生学问如何!

    被朕选中的少年站起身,先拱手行礼:“朱寿先生,这个题目,没说角锥的各边夹角是多少,没法算啊。”

    什……

    朕用真气灌注面皮,压住因为而冲到脸上的血气:“呃,嗯,这个,先生这是故意的,就是要考考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纰漏,你坐下罢。”

    好险,这些学生平日是番婆子在教,学得都是几何原本一类的学识——都是做木工,行买卖所需的本事。

    学那么好干嘛,将来去菜市口买菜又用不上。

    他们都是朕买来的孤儿,吃过苦,现在不愁吃穿,更是死命读书,倒是将这些雕虫小技学得烂熟。

    毕竟学得不好的编入少年士官班,每顿饭两菜一汤,学得好的编入少年军官班,每顿饭四菜一汤,至少两个硬菜,还有其他许多区别,是以所有孩子都卯足了劲读书。

    每半年大考一次,各个军官班的倒数三名会在次月被赶去士官班,士官班的前三位则会被拔擢去军官班,更是让他们小小年纪就懂得了什么叫一将功成万骨枯。

    至于各军官班的前三名,在大考之后会由朱寿大善人颁发作为纪念的短剑。

    这批短剑甚至不用朕出钱,刘之纶的刀剑作坊愿意赞助,据说是日耳曼水师的样式。

    简直胡说八道,朕见过正儿八经的日耳曼人,他们的剑哪里是这个怪样,再说了日耳曼人都信拜上帝教,哪会在剑格上画个佛光万字?

    像这样的书院拢共还有四处,分散在京城各处,里头豢养着八百多五六岁到十一二岁的孩童,不仅有男孩,还有女孩,将来训练成军医和事务官也使得,这两行当毋须力气。女孩要少些,这样挑选的余地便大了,朕当然是按容资秀丽,聪慧懂事的标准来挑的,番婆子问朕为什么,这他妈不是废话吗,朕这里又不是善堂,难道挑蠢笨的?

    小孩好养活,每月钱把银子就能养活,但朕按富贵人家的标准来养,八百多小孩每月光生活费就要吃掉近千两,加上先生、教官和照顾他们的佣人开支,每月轻轻松松两三千银子就出去了,大孩子还要练习弓马、火铳,更是花钱如流水。

    不过这钱花得值!这些孩子才来一年,就已经脱胎换骨,看不出先前小叫花般的可怜模样,各个精神焕发,举手投足别有一番自信,走起路来都带风。

    比方说此时窗外,一个腰间捆着短剑的大孩子正在训斥一群幼童:“上楼梯,要两步并作一步!重来!”

    稚嫩的童声回应道:“是!”

    “重来!”

    “是!”

    大孩子很是不满,面目狰狞,青筋直冒地吼道:“听你们那软弱的语气,你们是士官生吧!要知耻啊!知耻!所有人去跑圈,跑够二十圈才准吃饭!”

    一帮这个月刚买来的新生正在二年级生的带领下,从一栋教学楼上跑下来,迅速排成严整的长队一边跑一边唱着歌儿:“死练活训像条狗,被人骂不能汪汪叫,像条狗,真好笑,被人骂不能汪汪叫,像条狗,真好笑……”

    歌声远去,只剩下跟着朕来的几个锦衣卫大眼瞪小眼,把不过十岁的顽劣孩童练成好似一人的行伍,就是许多武将都没这本事。

    朕唤来这处书院的负责人员:“现在的训练都是按朕给的操典来的吗?”

    负责人原本是个锦衣卫千户,因为知道朕每隔两三天就要巡视书院,知道这是极重要的活计,完全不觉得这是苦差事:“是的,皇……掌柜。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两个时辰,晚上一个时辰,四书五经、算学、兵事,都是各班轮流排课,每个月歇半天,给他们松松筋骨……陛下料事如神,对照组一天都不歇,到底没实验组学得好。”

    对照组?这一共才二十个班吧,样本数够吗?

    朕不由皱起眉头:“人数还是少了些,孤儿还在买吗?”

    千户拱手道:“掌柜,所有新买的孤儿都是先送到咱们书院,您刚刚看到的那个班,就是上月刚刚买的,正在做队列训练。”

    “朕记得买了不止一批吧。”

    千户哪里知道番婆子的心有多细,对忠嗣书院的帐目熟知到每个鸡蛋,他赶紧回道:“这月也有一个班,粘竿处刚刚弄干净送来,这两天正在规训,您知道的,这个书院先生和校尉不够,都是大孩子帮着教……”

    这是在问朕要预算啊。

    然而前辈带晚辈,本来就是在锻炼那些大孩子的能力,难道朕让值日生打扫卫生,是为了省那几个扫洒的工钱?

    “带朕去看,朕还没见过这儿的孩子怎么打杀威棒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