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重返南诏

鱼不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长生武道:开局一把剪彩刀最新章节!

    第344章 重返南诏

    从那方不知名的小千世界里出来之后,苏鹤发觉自己身在一片水域的岸边,他抬眼向四周的景色望去,心里莫名的有一种熟悉感。

    沿着河岸踱步了一小会儿,待苏鹤无意间看到不远处那几栋修筑风格明显有异于中原屋舍的草舍时,他赫然醒悟过来,猛然扭头望向眼前那片辽阔的水面,这不正是西洱河么!

    只不过他此刻身处的乃是西洱河的南岸,而非南诏国都城大和城与羊苴咩城所在的西岸。

    苏鹤连忙快步走上前仔细地盯着西洱河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的水面,这片河水的模样,与他在小千世界的岛屿上抬头望见的天空一模一样!

    难道说,刚才的那方小千世界,是西洱河的洞天福地?

    回想起当年南疆一役时,数十万妖兽不知为何齐聚于西洱河南岸,后来慧能法师施展佛门神通将它们尽数镇压。

    现在想来,那些妖兽之所以会聚集到这里,原来是为了西洱河所隐藏的那一方小千世界!

    苏鹤思量着此事,心道:“是了,兽潮爆发之际,下阶和中阶的妖兽也都是身不由己,或许当时那数十万妖兽都仅仅是为了活命,才会一股脑地蜂拥来到西洱河南岸……”

    怪不得南诏百姓对西洱河当做圣地来推崇,原来西洱河藏有一方小千世界。

    洞天福地在无主之前,机缘巧合之下即使凡人有时也会误入其中,但当小千世界有了主人之后,但凡主人不允许,任何生灵都难以再进入小千世界。

    苏鹤深切怀疑,千百年前南诏之地想必曾经有一位君主掌控了西洱河小千世界,在南疆兽潮爆发之际,将国内所有的臣民百姓全都送进了小千世界内避祸,这些人依赖西洱河在兽潮侵袭下活了下来,因此纷纷将西洱河奉为圣地。

    南诏历史虽然不长,但这片土地上的生灵却早已在此地栖息繁衍了千百年,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蒙舍诏一统六诏立国之后,选择在西洱河畔修筑南诏都城。

    苏鹤正思索间,忽然耳边传来一些窸窸窣窣的声音,转身望去,原来是几个当地的耕夫正聚在一起嘀嘀咕咕些什么,还时不时地抬起头看他一眼。

    当苏鹤转过身去,耕夫们看清了他的容貌后,一个看起来年龄最大的耕夫顿时惊喜地高呼道:

    “是大王!真的是大王,大王回来啦!”

    其余几人也都在城里见过大王的肖像,纷纷欢呼着向村子里跑去,看样子是要召集全村的老少爷们儿过来拜见南诏王。

    年龄最大的耕夫兴奋地朝苏鹤跑来,隔了老远又突然停住,恭恭敬敬地跪伏于地向苏鹤施跪拜大礼,口中念念有词道:

    “草民参见大王!祝大王修行有成,修为早日更上一层楼!”

    耕夫一张口,苏鹤就被他这满嘴的中原语调和话术震惊到了,后面甚至还听到他说了一句自己已故的挚友王之涣所作的《登鹳雀楼》诗句,双眼顿时惊讶地瞪大了起来。

    搀扶起拜服于地的耕夫,苏鹤先是好言宽慰了他几句,随即问道:

    “本王许久不在南诏,也不知是何人教习了你们中原的官话和诗句?”

    耕夫恭敬地答道:

    “回大王,草民也所知不详,但好像是中原大唐派来的那些文士们,我们村里就是一位儒士教习的草民。”

    “王庭颁布了诏命,凡是学得中原官话或文字诗词的人,家中均可免赋三年,还有粮食可以领,草民是村子里第二个学会中原话的,还得到了两担粟米的奖赏呢!”

    苏鹤一听就明白了,来自中原的文士,应该就是上官婉儿之前提过的要派往南诏的基层官吏。

    不愧是天下闻名的巾帼宰相,南诏国在兽潮围攻袭扰半年之久后,所有耕地皆是满目疮痍,头三年拢共也种不了多少粮食,朝廷本就应该颁布减免赋税的政策才是。

    别说收取税赋了,甚至还要向受灾更严重过的地方分发救济粮食,否则本就死伤惨重的南诏国民还会饿死不少。

    而婉儿这一道诏命下去,拿南诏朝廷原本就理应做的事情讨了南诏百姓们的好,还顺势将中原的文字、语言乃至诗词都传播到了南诏民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想到这里,苏鹤又追问道:

    “你可知有几成的人学会了中原的官话或文字?”

    耕夫想了想,不太确定道:“村子里的话……应该差不多是两成吧。”

    苏鹤心下凛然,两成!不少了!

    距离他被南诏百姓封为南诏王这才一年不到的时间,婉儿就做到了对南诏这种程度的渗透,看来不消十年,整个南疆之地都将彻底并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之中了。

    两人交谈时,先前那几个奔回村里的农夫们游折返了回来,身后跟着一位身着大唐官袍的男子。

    原来这几人是请每日来村里教习的儒士去了。

    那儒士在看到苏鹤的面容后,原本还不太相信的神情顿时一变,快步走过来对苏鹤行礼道:

    “下官修文馆学士,现充任南诏制县的属官,见过南诏王殿下并左武卫大将军。”

    苏鹤笑着虚扶了他一下,语气惊讶道:

    “制县?南诏已然制县了?”

    儒士笑道:“殿下请先回羊苴咩城,属下在路上为殿下详谈此事。”

    苏鹤欣然从之,于是他们告别了依依不舍的村民们,向羊苴咩城走去。

    路上,儒士详细地向苏鹤讲述了这几个月以来,上官婉儿是如何遥控他们这些儒士治理南诏国的。

    首先自然是与民生息,恢复生产,并从岭南道、剑南道调集了大量的粮食运往南诏接济,在百姓不再挣扎于温饱线后,当即开展了上述的中原语言、文字的教习和传播。

    当这些全部完成之后,儒士们就按照上官婉儿的吩咐,开始尝试在南诏国设立郡县,以逐步取代各种都督和部落。

    到如今,南诏已然有了三十余县,当然这些县全部都位于都城附近,处于王庭管控力最强的地方,但按照这样的速度,南诏的每一片土地上迟早都会成为郡县的治下。

    苏鹤听得啧啧称奇,心中对婉儿的治国之能又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回到羊苴咩城后,早就得到消息的南诏文武百官尽皆前来朝拜,苏鹤让他们大部分人都回去各司其职,只留下了他最熟悉的一个清平官。

    在大殿里,苏鹤执笔在一张纸上写了几行奇奇怪怪的符文,随后将纸递给清平官,充满期待地问道:

    “卿可知此为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