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诱敌深入

鱼不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长生武道:开局一把剪彩刀最新章节!

    第174章 诱敌深入

    接连攻克荥阳、汜水、洛阳的安禄山,在登基称帝后并未如历史上那般暂时停下脚步,而是继续调遣大军西进,企图一举拿下潼关及京城长安。

    然而此时,后方斥候突然来报,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朔方军自河东道南下击溃了何千年、高邈等人,收复太原后,旋即东进破常山郡。

    安禄山派史思明率数万兵马回师拦阻,却被朔方军与李光弼的河西军联手接连击破,一路追至沙河。

    安禄山听闻史思明战败,连忙以精兵增援之,史思明得这一支生力军,返而再战。

    郭子仪则坚壁自固,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夕袭其幕。

    如此数日后,叛军不堪其扰,无暇休憩,将士皆疲惫不堪。

    见状,李光弼立刻与郭子仪商议道:

    “贼怠矣,可以战。”

    于是郭子仪、李光弼率领固怀恩、浑释之、陈回光等人与叛军在嘉山列阵野战,一战败之,斩首四万级,生擒俘虏五千,获数万匹马。

    史思明败后,露发跣足,仓惶奔逃去往博陵。

    祸不单行的是,此时,原本假意投降于叛军的颜杲卿,在就任常山太守,设计诛杀叛军将领李钦凑等人,尽除土门贼兵。

    更兼其堂弟颜真卿在平原郡挡住了河北军的攻城,因此十七个郡一日之间全部归顺朝廷,各郡郡守推举颜真卿为盟主,拥兵二十万,截断了燕、赵之间的大小道路。

    得知此事后,安禄山暴跳如雷,又惊又怒。

    一旦让郭子仪和李光弼继续打下去,其与颜真卿等人连成一片,届时河北腹地,将不复为他所有了。

    他账下之兵无论如何精锐,家中父老妻小都在河北,一旦后方老巢被偷掉,十五万大军数日之内就会弃他而去。

    于是安禄山紧忙再度调兵遣将,就要夺回常山等郡。

    可偏偏此时,玄宗皇帝李隆基接连数道手书强命哥舒翰出关作战,见潼关之兵果真出关,安禄山欣喜若狂,立马打消了回师的念头,令大将崔乾佑设计大破之,一举攻破了潼关。

    眼见长安就在眼前,安禄山大手一挥,命十五万大军全速前进,直扑京城。

    坐在铁舆之上,安禄山眼中闪烁着冷光。

    “朕就不信京师被围,郭子仪、李光弼敢置李隆基性命于不顾,继续进兵而不回防。”

    “只要他们回师救驾,朕就让朔方、河西之兵全都埋骨于此地!”

    在同时拥有天下大宗太行山和魔道魁首天魔盟的支持下,安禄山对麾下将士的战力深信不疑。

    尽管史思明部为朔方军击败,但那毕竟只是河北军的一支偏师,里面还有将近三成的蛮族兵士,而幽州军仅有两成。

    河北军不如幽州军,幽州军不如范阳军,而范阳军不如曳落河,此为天下共识。

    在安禄山眼里,朔方、河西精锐边军,最多就是与河北边军齐平罢了,远远不及幽州、范阳精锐。

    在诸将的全力催促调遣下,河北叛军进兵神速,数日后就抵达了长安城东。

    失去了潼关天险的庇护后,沿途的华阴、栎阳和蓝田等县可谓是毫无还手之力,被叛军不费吹灰之力地拿下。

    当田承嗣、崔乾佑率领的河北先锋兵临长安城下时,苏鹤等人刚刚好赶到城东的城头。

    见远方尘土飞扬,而城下田承嗣和崔乾佑止住了本部兵马,仍不前进一步,上官婉儿当即猜测到了对方的想法。

    他们许是畏惧朱雀大阵及长安其他护国法阵,不敢贸然攻城,便想等大军主力赶到后再动手。

    美眸流转,上官婉儿思得一策,轻声对苏鹤道:

    “贼兵不知令月尚存,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城中无人能发挥传国玉玺和朱雀大阵的威力,可顺势诱敌深入城中,再运转朱雀大阵。”

    “如此,叛军无论多少,都将束手就擒,如安禄山亲至,河北乱局可一战而定。”

    苏鹤点头赞同。

    “好在长安百姓惊慌出逃者络绎不绝,贼兵见此,定会自以为看破了城内虚实,不怕他们不上当。”

    现下京城里的居民们全都正在拖家带口地逃跑,他们不敢向河北叛军所在的东方去,大多投西北西南而去,这反倒会令安禄山心安,不疑城中是否设有埋伏。

    事实上,即使把公孙氏一族的家丁都算上,苏鹤他们如今也不过千余人而已,哪里能算得上什么埋伏。

    良久,随着大地的震动愈演愈烈,叛军大军浩浩荡荡地推进了过来。

    苏鹤在城墙上看得真切,安史叛军全军列阵而行,虽行军极快,阵型却丝毫不乱。

    骑兵在前,步卒在后,十数万兵马踏步之声如龙震虎威,安禄山乘坐铁舆居中,身旁执旗官护持着中军大纛。

    令旗一挥,三军一齐怒吼,其喊声如江翻海沸,震慑人心。

    大军逼近城池时,令旗再度挥下,三军将士立时止步不前,恰逢一道狂风掠过,扬起无数尘埃,飞沙走石,而军阵却岿然不动。

    见此,苏鹤由衷地赞叹道:

    “真天下雄兵也。”

    而他身后,公孙氏的那位开元境武修则默默地细数着对面的六境以上高修。

    先天境,似乎只有太行山的楚掌门。

    可开元境就呈现出另一番光景了。

    安禄山,田承嗣,崔乾佑,薛嵩,李归仁,孙孝哲,以及太行山那五位不知名的长老……

    一边数着,公孙莹这位族叔的内心就一路跌到了谷地。

    足足十一位武道六境开元境的武修,还几乎都是大成境界!

    范阳拥有这等实力,也难怪安禄山会升出“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了。

    族叔忧心忡忡,悄声把他的想法对公孙莹说了,并建议道:

    “敌众我寡,徒留在此也无济于事,不如趁叛军尚未动手之际先退,也好保全族人。”

    公孙莹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站于原地,窈窕的娇躯纹丝不动。

    其余公孙氏族人奉族长之命,只听公孙莹的话,见此也都鼓起勇气留了下来。

    族叔气得跳脚,却也无可奈何。

    公孙莹当然明白族叔的心思,她很清楚,这实际上也是她父亲等族里长辈们的心思。

    公孙氏本为世家,在西河的传承已将近千年之久了,多少朝代更替他们都见过,本就不必趟这趟浑水。

    其实只要他们明哲保身,保全家族的实力,决然不理会外界的纷乱争斗,无论天下诸侯哪一家坐皇位,都动摇不了西河公孙氏的地位。

    但公孙莹却不这么想。

    她在云梦宗修行多年,曾亲眼目睹过先天境以上境界的大修士之威能。

    那才是真正的投鞭断流,一剑破岳!

    在七境大修士的面前,任何所谓的世家,都不过是蝼蚁罢了,即使是声名实力远超公孙氏的五姓七望。

    因为五境、六境的修士,或许还可以集中家族资源倾注而造就,但想要培养出一位七境的强者,却绝非一个家族所能做到的,无论这个家族有多么兴旺强盛。

    七境不会诞生于家族,只会诞生于宗门。

    更准确的说,只有天下十二大宗的传承,才能保证不管遭遇什么变故,山门内永远都会有一位先天境强者坐镇,保宗派传承不失。

    在公孙莹看来,眼前正是蛰伏千年之久的公孙氏,鱼跃龙门之际!

    只要迈过这道坎,公孙氏就极有可能取代太行山,成为新的天下大宗!

    至于与苏鹤之间的牵绊及情感,那些仅仅对她这个心思起到了些许鼓励,并无决定性作用。

    而另一边,苏鹤不知不觉间踱步到了藏身于一扇门后的李令月,探头进门问道:

    “令月,朱雀大阵若在全力运转下强行攻击城外之敌,还能发挥出几成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