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守护长安

鱼不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长生武道:开局一把剪彩刀最新章节!

    第173章 守护长安(求订阅!!)

    李隆基的心理防线终于被打破,他整个人好似疯癫了一般,发疯似地叫喊道:

    “就算告诉你玉玺在哪里,你又能如何呢!天下间再无一人能找到它,更没有一个人能掌控它!哈哈哈哈……”

    苏鹤眼神一凝,“什么?”

    李隆基疯了一阵后,也逐渐没了精神,瘫到在地上,冷冷道:

    “朕把传国玉玺放置在了天枢遗址内,你就算找到了位置,除非有同时身怀武氏、李氏血脉的女子,且血脉不得太过稀薄,否则永远也取不出来!”

    “呵呵,放弃吧。此刻就连朕也拿不回玉玺了……”

    天枢,乃是武周时期,女皇武则天下令建造的纪功柱。

    其名寓意“天下中枢”,由“诸胡聚钱百万亿”建于神都洛阳。

    武周延载元年,武则天平定了吐蕃、突厥、室韦等蛮族在边境之乱,八月,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等人的号召下,诸臣服于武周的蛮族各自出铜铁建造天枢,并于次年四月铸成。

    天枢是以铜铁合铸而成,其制若柱,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

    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棒火珠,高一丈,重达千钧。

    由匠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

    武后亲自题写匾额,名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武则天“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时,改写【国】为【圀】,取天下一统、八方朝拜之义。

    又把西域梵文中的符号“卍”定音为万,着于天枢。

    玄宗皇帝李隆基即位后,极其厌恶武则天的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解决武周时期的遗留问题,并于开元二年,下令征调洛阳两县数万民夫,销毁天枢。

    由于天枢建造时,武则天曾分别请道门、佛门、儒道高修依次施法,并安设了大量的法阵,因此极难动摇。

    数万民夫合力劈砍火烧,也只是摧毁了天枢的表面,并未伤及根本。

    数年后,李隆基也只得下令

    洛阳尉李休烈曾作《咏毁天枢》咏怀道:“天门街里倒天枢,火急先须御火珠。计合一条丝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

    仕民百姓们也都盛传《天枢谣》,言道:“一条麻索挽,天枢绝去也。”

    这些诗句无不讥讽了武则天、李隆基这两位君主一个建造一个销毁,只不过是为了颜面,却为此空耗了大量民力。

    武周定都洛阳,因此天枢也建于洛阳,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长安城内,也存在一座天枢。

    长安的天枢位于太极宫禁苑深处,鲜有人知。

    武则天当初耗费心血精力建造这两座天枢,本是为了为她本人和其余武氏族人留一条后路,以防李家皇室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对她和她的党羽们进行清算。

    因此,这两座天枢都采取了与传国玉玺一模一样的手段,即只有同时身怀武氏、李氏血脉的女子和武则天本人,才能进入天枢内的小洞天。

    当然了,神龙政变时,武则天甚至还来不及逃入天枢,就已经被控制住了,自然没能起什么效果。

    李隆基在决定逃去蜀地后,心知此生都将难以再返回长安,而传国玉玺的力量源泉——朱雀大阵是在长安城地底深处的,并不能搬走,离开京城后,将失去一切威能。

    于是临走时,为了不让安史叛军得到此物,李隆基咬牙将传国玉玺丢进了太极宫禁苑的天枢里。

    原本他也只是试试,却没想到玉玺真的进入了天枢的小洞天里。

    这下子,就算安禄山施出浑身解数,也得不到玉玺了。

    没有玉玺,叛军就掌控不了朱雀大阵,李隆基心里其实还存着一份念想,那就是万一崇玄署解决了南疆兽潮之事,待道长们返回了终南山,定会帮他驱逐安禄山等叛贼,而届时没有朱雀大阵的叛军决计不是崇玄署道长们的对手。

    如此,他还能稳坐皇位。

    此刻,李隆基双眼盯着苏鹤,眼神里尽是嘲弄之意,声音嘶哑道:

    “死心吧,苏鹤,放眼天下,除非太平本人赫然复活,从天而降,否则就算元真护国天师叶法善亲临,也未必能打开天枢洞天!”

    而下一刻,一道雍容华贵的女子之声自他身后传来。

    “是么?三郎?”

    听到这个因年岁久远而显得有些陌生,但实则熟悉万分的声音,李隆基心头大震,慌忙回头望去。

    只见太平公主李令月挽着上官婉儿的手从天而降,而李令月的怀里,正是不久前李隆基刚刚丢进天枢内的传国玉玺。

    死去多年的姑母骤然出现在面前,李隆基整个人呆若木鸡,眼中无光地看着两位丽人,愣愣道:

    “姑母……上官……你们,怎么会……”

    李令月与上官婉儿则目光清冷地看着曾经致她们于死地的皇帝李隆基,眼中早已没有了恨意,只有无尽的惋惜和同情。

    猛然回头看向执剑而立的苏鹤,李隆基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寄希望于长生不老玄机的苏员外郎,早就与这二女暗中勾结了!

    他第三次入京,也正是朝着自己来的!

    理清楚一切思绪后,李隆基身心俱疲,再无抵抗之心,倒在地上自嘲地笑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姑母,上官,你们要报仇,就请在此动手吧,但求饶过我娘子及我的皇儿……”

    此刻,陈玄礼、高力士也都被擒获,公孙莹走到苏鹤身旁,给了他一个眼色,示意苏鹤不要忘了对她的承诺,即放过杨玉环一马。

    李令月则敏锐地发觉了公孙莹和苏鹤之间不寻常的关系,她秀眉微蹙,倒也没说什么。

    “好啊,想必这就是那位青梅竹马的师姐了,先前还一直藏着掖着,待退了河北叛军,苏鹤,看我怎么收拾你……”

    对于李隆基的处置,苏鹤早就请教过上官婉儿和李令月的意见,咳嗽了一声,开口道:

    “李隆基,昔年之事已成过往云烟,婉儿和令月愿意一笔勾销,不再追究,你且走吧。”

    “今后生老病死,各安天命。”

    李隆基不可思议地抬起头看着苏鹤,完全没有想到对方谋划了这么久的篡逆,竟不取他的性命。

    事实上,这也是苏鹤和婉儿、李令月反复商讨后定下的结果。

    若杀了李隆基,即使得到了传国玉玺并成功击破安史叛军,但那终究只是保住了长安城而已,并不能收复河北失地,恢复帝国秩序。

    而要想做到这一切,就必须让“复生”后的太平公主李令月,拥有足够的继承帝国的合法性。

    华夏人喜欢的,是悲情英雄式的败者,和以德报怨式的赢家。

    一旦弑帝,即使是无道的皇帝,都会对继任者的政治信誉造成极大的打击,导致将来无法彻底掌控帝国。

    不再理会李隆基等人惊讶的眼神,苏鹤鼓起勇气,牵住公孙莹的素手,引她走到了上官婉儿和李令月身前。

    略带尴尬地看着一脸促狭笑意的上官婉儿,和口中暗自磨牙的李令月,苏鹤憨憨一笑,正待为她们相互介绍一番,却听到一个慌张的声音传来。

    一个亨运钱庄的公孙氏族人快步奔来,语气急促道:

    “女郎,河北叛军兵临城下了!”

    求大家多多订阅投票支持,不舟拜谢!!(?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