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瓮城

冬眠的龙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你的帝国最新章节!

    城门有城楼和额外的箭塔保护,守城方也会在附近屯守了重兵,正常来说,除非有保护周全的攻城冲车,并且拥有大量士气高昂的士兵,否则我不建议直接攻击城门。

    基于同样的道理,我也不建议攻击城墙。

    地道会被人灌入浓烟或者水,所以也不建议,何况科林斯的地质也不适合挖掘地道。

    总之我根本不建议攻城,除非为了得到更重要的战略利益,攻城永远是亏本生意,如果你不是急着回去继承王位的话,最好用优势兵力将城市围困到他们投降为止。

    攻城方不论得手与否,都会损失惨重,不同于野战可以用新兵和鱼腩填充战线,攻城时冲在前面的都是精锐,死伤惨重的也是这些精锐。

    因而在每次攻城之后,主将都会默许士兵劫掠城内的居民,甚至OTg2NTc=会将这个条件作为鼓励士兵爬上城墙的承诺。即使奥斯曼帝国的西帕希和杰布里像灰牲口一样,会从地里一茬茬长出来,来自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大草原的圣战者也会给苏丹补充补充人力,甚至不要军饷——我羡慕极了,为什么就没有哪位正教会的信士来给我打白工呢?你们这帮刁民为什么要军饷啊?

    虽说之前有一帮来自东欧黑海沿岸,靠近康斯坦察和多瑙河入海口的突厥人,在我去欧洲时问我,说收不收信正教的突厥人,我那时疑心是苏丹的探子,就没敢收,毕竟父皇教育我,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其实事后想想,我没道理不收啊,这些突厥人又不多,给他们个名分,然后带着突厥人去打突厥人又没什么风险。只要不一上来就带他们参加会战,他们也没有临阵倒戈的机会,等到每个人都纳了投名状,手上沾了血,也就不用担心他们反水了。

    几千号突厥人受苏丹之托,假意改信正教,还陆陆续续杀了许多同胞,深入敌后,佯装是罗马的雇佣兵,最后揪准时机临阵倒戈一击这种事,我觉得不太可能。

    首先,穆拉德真的要找几千号人埋伏进来,为什么不找同文同种的希腊人包衣,非得用女真……不对,用突厥人?

    其次,突厥人历来不喜欢弯弯绕绕,都是不服就干的主,苏丹要是能在这个民族里找到几千号合格的演员,直接用文化就能征服我们了,何苦动用刀兵,徒增杀戮?

    讲道理,那些牧民连饭的爱抖露都是仿照我们正教的,包括握手券,投票券,圣人总选举,打艺,现场圣事,都是从西方流传过去的,他们靠什么征服正教的信徒,组建野鸡团?

    野鸡团要真那么受欢迎,苏丹还要什么禁卫军,税收全拿去请人抄写经文专辑,然后靠文化征服整个欧洲不就完了?有本事先别翻唱我们的圣歌嘛。

    啊,一说圣歌,我突然又有了灵感,自从君堡的文人墨客都开始学突厥语和阿拉伯语之后,我也被迫承接了新圣歌的编写,最近和大猪蹄子分别得越来越久,心中有感,所以写了一首《即使分离》,用来缅怀我亲爱的战友和同僚,赛里斯皇帝由检·海上怪物·朱(Nheuzien·Chu)*。

    不过chu在赛里斯语也可以指猪,所以皇家颇为忌讳,干脆译成scarlattum好了,这个拉丁词汇用于形容猩红色,也可以指那种染成红色的丝绸,是仅次于骨螺紫的昂贵丝织品。

    按理说紫色应该比朱色高贵,但大猪蹄子信奉的那位圣人不也说过“恶紫之夺朱”吗?

    正在斟酌歌词用句时,巴西尔打断了我的思绪:“嘿,老板,现在可不是写情诗的时候,不管您多想和那个野男人卿卿我我,现在我们需要您亲自主持即将到来的战斗,等打退奥斯曼,您想娶几房面首都好商量。”

    信女已经遁入空门,不近男色了,比起面首,还是看美少年腻歪在一起更符合我的兴趣。

    “咳咳,巴西尔,越是这种时候,越江浙湖汉北要放松,这是我用来消除紧张的方式,太过紧张容易错失战机。”

    巴西尔的眉毛皱拢:“您靠写情诗来舒缓情绪?这样过于舒缓了吧?”

    “准确来说这是圣歌……”

    我不想多辩解,毕竟在写着圣歌的稿纸下是希腊语版的弁而钗,情诗被发现最多被人揶揄几句,后者传出去,我是要上火刑架的。

    不过是刚刚写了两小节歌词的时间,奥斯曼的先锋部队已经攻到了城墙下,训练有素的苏丹士兵并没有因为前几天那场烟火受到影响,他们看到城内失火,大门洞开,一面奥斯曼军旗树在城楼上,步马军齐进,快速冲到城门口。

    尽管城门和箭塔上不断射下箭,这乌泱泱的奥斯曼军队依然像洪流一样从城门涌入,礌石和箭矢投入人群中,只能溅起一两朵水花,完全无法阻止决堤的洪峰冲向城内。

    招展的奥斯曼三角旗吸引着突厥汉子们的眼球,它在风中猎猎,突厥人就望着它边大喊边冲锋,看到腐肉的苍蝇也不过如此。

    此时此刻,我就在城门附近,我却不知道城门后发生了什么,只听到鞑子的大队人马冲进了城门,大呼小叫着,要把所有高过马腿的男子杀死,妇女和孩童都捆到埃迪尔内的大巴扎去卖为奴隶。

    为什么不知道呢?因为奥斯曼先锋军冲进了城门后,他们和我之间还隔着一道墙。

    没想到吧,我修了瓮城!

    西门只是个装饰,穿过那道城门,里头就是个大号的院子,围成一个包围圈。瓮城在欧洲也有类似的,叫做外堡,通常都呈半圆或者方形,作为城门外部的额外防护,但赛里斯人的筑城形制中,却经常会把瓮城修在城墙内部。

    当攻城的部队千辛万苦攻破了城门,进入到城内时,他们会惊喜的发现,自己陷入了筑城者最大的恶意。

    又为圣歌修改了两个韵脚之后,我对传令官下令:“让墙上的弓箭手,先齐射一次,然后自由射击。”

    “弓箭手!齐射!”

    “齐射!”

    随着整齐划一的弦响,瓮城内得意的喊声被哀嚎取代,有个嗓门洪亮的军官大喊:“是罗马人的计策!中计啦!快撤,快!”

    大猪蹄子比起圣歌,应该更喜欢听箭矢破空和鞑虏惨叫的声音吧?

    安娜披着重甲,走上了瓮城的城墙,她的手里没有拿惯用的绞盘弩,而是拎着一桶短投矛,妹妹并不急着朝瓮城中投掷,而是在身前架起一面大盾,然后才慢条斯理的挑出两杆投矛,掂了掂分量,左右开弓,丢向城下。

    我不知道有没有射中,但安娜很少有失手的时候,大猪蹄子说,孔夫子喜欢砍头,所以平时在孔庙中给孔夫子供奉足够多的首级,打仗的时候夫子就会保佑那些孝敬他老人家的儒生。

    安娜不断的取出短矛,两手甩开,好似双轮马车飞转的轮子,不断将死亡和恐怖投向瓮城中,仆从们一筐接一筐的为她送上新的投矛,等几框投矛丢完,又给她递上成捆的飞斧,大块的礌石,还有重飞镖和其他一切武器。

    战马咴咴声混杂在其中,听得我很是心疼,活着的战马才有价值,死了或者受伤的马,就只能拿去喂罗斯人,安娜你个败家女,小心我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