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好不容易看到所谓的美械装备

葫芦开小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抗战:我的士兵都能变强最新章节!

    孙阳带人继续在这边收敛兵力,已经招收到几十人。

    统一安排军医检查身体,随后颁发新的军装。

    更换了军装之后,士兵仿佛有了生机跟色彩。

    55师的新编士兵,第一件事是得先了解第五路军的来路,以及远征军张副司令的名号。

    统一军容军纪,剩下的训练接下来再说。

    张岚清、陈辞修处理的则是安顿整个远征军的大局,不仅仅是考虑几十人,而是几百人,几万人的安排。

    第一批优先组建6个师,沿怒江一线,争夺江防。

    第二步计划是渡江作战,驱逐日寇。

    第三步则是与驻印军汇合,一举反攻仰光。

    每一个大的计划内,都需要安排人员去执行。

    反攻任务中,更需要填补无数的兵力。

    “岚清兄弟,如此看来你我之压力之大啊。目前楚雄集结兵力不足2万,各方抽调兵力迟迟未到,何时才能执行反攻?”

    何时?大约去冬季喽。

    此时已经进入六月份,张岚清的55师通过运输,弄来了两千多人的心腹骨干,堪堪凑成两个千人小团。

    正儿八经的师,至少得一万余人。

    亦或者骨干至少也得三千人,凑成三个小团。

    他计划抽调3000骨干兵力,再从后方补充五六千兵力,凑成一支八九千人的小规模师。

    至于其他的工兵、辎重部队,可以再征召,可以在往这边运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件事得提上眉目。

    老美不是要提供美械装备,美械武器嘛,到现在还没看到呢。

    陈辞修也是野心勃勃,开始催着第六战区、第九战区以及大后方抽调兵力。

    准备在怒江东部的楚雄地区,整备32个师,也就是计划之初装备美械武器的6个军31个师。

    形成一支41万兵力的精锐部队。

    野心挺大,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太现实。

    因为到现在都没看到所谓的美械物资跟美械装备呢,连飞机运输都显得紧张。

    运输过来的士兵,很多光着膀子,穿着一个裤衩。

    只因听说这边温度高,根本不需要穿衣服,扒下来的衣服可以发给其他士兵。

    连最基础的军装都不能保证,反攻?

    谈什么反攻?

    对于这支被称为Y部队的反攻军队,张岚清不抱太大的希望。

    目前怒江东安布防主要是11集团军,宋希濂作为集团军司令,盯住了怒江防线。

    除此之外,计划征召20集团军、第8军、93师等部队,陆陆续续往这边靠来。

    按照这个征召速度,三五个月也是它啊。

    怒江西岸,日军投入了联队级兵力,做好了永备及半永备工事。

    主要作战地点为三个,分别是腾冲、龙陵、松山,鬼子在松山构建了非常坚固的防备工事。

    可以承受中口径火炮的轰炸,内部不受影响。

    更安排了113步兵联队,以及野炮大队,另增加防水、辎重、卫生队等人员,总兵力维持在四五千人。

    常备兵力3000人,预备兵力1400人。

    装备有100毫米榴弹炮8门,山炮2门,战防炮2门,高射炮4门。

    龙陵与腾冲均有重要兵力驻扎,随时可调配两三个联队的兵力集结。

    想要顺利渡江,必须寻找薄弱之处,进而突破。

    眼下要装备没装备,要火炮没火炮,要人没人。

    实际上要太多人也没用,重要的是火炮。

    需要105毫米以上的榴弹炮,才能对日军的永备工事产生效果。

    寻常的迫击炮、山野炮,根本砸不开所谓的坚固暗堡。

    张岚清这个不太精通指挥的人,都知道怒江对岸难打,那群集结而来的军长师长,更该考虑如何进攻。

    如能装备30个美械部队,配备重火力武器,集结三四十万兵力,当他没说。

    问题在于,来这里半个月,别说美械武器。

    就连国械装备也没看到,一根毛都没看到。

    反攻作战,没有物资补给,那不是天方夜谭呢。

    张岚清部队自己带过来一些轻武器,带步枪跟手枪,没让士兵空着手光着膀子过来。

    三千人被安排到江防附近,探查敌情,负责一段江防任务。

    11集团军宋希濂通过望远镜看过第五路军的军容,这些在平原地带作战的人,正迅速的吸收山地作战经验。

    他们的江防阵地部署很有特色,对于工事的修筑也很有经验。

    最奇特的在于部队士气,面对日本人的军队,仿佛一直带着一股不屑的表情。

    这在其他部队上对比异常明显,其余的部队多少吃过败仗。

    手上要么是前线撤回来的兵油子,要么是毫无战斗力的新兵蛋子,突出一个两极分化。

    对于他这样的集团军司令而言,是不是强兵看一眼就够了。

    士兵身上有股气,往那一站,就能让人闻到,让人感受到。

    “豫东张岚清,小小年纪打出这般大的名声,果然不是糊弄人的。”

    一旁的副官跟参谋却不以为然。

    “司令何必长他人志气,我们11集团军驻防怒江沿线,与日寇厮杀血战,亦不曾退却丝毫。”

    “依我看,这远征军副司令非得您来,其他人过来,都不行。”

    宋希濂没有说话。

    黄埔军校出身,前几期里边还是比较抱团的。

    另外黄埔一期里边,能打的还是有几个的。他宋某人也算其中之一。

    军校后期速成班,以及其他军校速成班毕业的,那都不算正儿八经的军校生。

    国军序列内,中央军看不上杂牌军,这是普遍发生的事情。

    另外,中央军内也分嫡系跟非嫡系。

    甚至还有天子门生这一类,待遇又不一样。

    军饷不同,武器装备不一样,全看是不是西皮先生信任的军官。

    飞机降落在滇省,运输来了一批美械武器,但运输来的数量有限,仅仅能够装备两三个师的样子。

    春田步枪、60迫击炮、冲锋枪、火焰喷射器、轻重机枪。

    另外让张岚清比较心动的玩意,属于火箭筒、战防枪。

    至于重武器火炮,根本没看到。

    马上驻印军才能摸到的玩意儿,驻扎在滇省的部队,拿到的仅仅是部分美械装备的加强。

    拿着这些轻武器,看不起谁呢。

    他张岚清好歹也是有精良日械的人,轻重机枪迫击炮那是一点都不缺。

    唯独缺少大口径火炮,老美那105毫米榴弹炮、150毫米榴弹炮才是好玩意儿。

    还想着在这边发个财,弄两个榴弹炮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