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3

长青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说话到位事半功倍最新章节!

    富弼知道来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会,只好答应了。

    众人见富才子被人拦在街上,都涌过来看热闹。

    秀才问富弼:“请问,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是即为是,非即为非。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

    富弼想了想,答道:“我会装作没有听见。”

    秀才哈哈笑道:“竟然有人说你熟读四书,通晓五经,原来纯属虚妄,富彦国不过如此啊!”说完,大笑而去。

    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回答,怎么您却装作不知呢?”

    富弼说道:“此人乃轻狂之士,若与他以理辩论,必会言辞激烈,气氛紧张,无论谁把谁驳得哑口无言,都是口服心不服。书生心胸狭窄,必会记仇,这是徒劳无益的事,又何必争呢?”

    仆人却始终不理解自己的主人为何如此胆小怕事。

    几天后,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见了富弼。富弼主动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头而去;走了不远,又回头看着富弼大声讥讽道:“富彦国乃一乌龟耳!”

    有人告诉富弼那个秀才在骂他。

    “是骂别人吧!”

    “他指名道姓骂你,怎么会是骂别人呢?”

    “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名同姓之人吗?”

    他边说边走,丝毫不理会秀才的辱骂。秀才见无趣,低头走开了。

    气量如海,大度待人,对社会交际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在矛盾面前,若能够有较大的气量,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即使对无理取闹者也能以低头说话轻巧避开其锋芒,就会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逐渐改变对方的态度,使矛盾得到缓和。

    5。别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功劳面前说低头话的技巧

    有人说,低头话该说的时候自然该说,可是我有了大功劳,正是别人对我感恩戴德或欣赏有加的时候,何必自我作践说低头话呢?持这种观点的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人情世故仍是不甚了解,照他这种观点和做法,估计用不了多久,感恩戴德和欣赏有加就变成了你死我活的仇敌。说到底,这些人还是打心眼儿里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郭解,是西汉的一位侠客,为人行侠仗义,在当时很有声望。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解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时不负人所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解有高人一着的棋,有更技巧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台湾省当地许多有名望的人也来调解过,但都没有调解成。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我把这件事解决了。但我毕竟是个外乡人,占这份功劳恐怕不好。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我这个外地人来解决了,未免会使本地那些有头有脸的人感到丢面子。”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让人以为我没办成,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头面人物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是他们调解成的,好不好?拜托了!”

    郭解很懂得照顾别人的面子,因为他知道,那些当地的头面人物是爱面子的人。如果得罪了他们,以后还怎么在这里混?所以自己还是当个幕后英雄,成全他们的美名吧。

    明朝的王守仁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以后,江彬等人嫉恨他的功劳,散布流言蜚语说:“王守仁以前是与朱宸濠同谋的,等到已经听说各路大军开始征伐了,才擒拿了朱宸濠以自脱。”王守仁听了这种传说,于是把朱宸濠交给了协同参战的张永,使皇帝能够亲获朱宸濠,满足自己御驾亲征、生擒逆首的虚荣心。后来张永也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王守仁的赤胆忠心和谦恭的美德,皇帝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于是赦免了王守仁。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驯良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年已七十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轻车简从来上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民每户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茭白、五十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持刀带剑的人,他劝道:“为什么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务点正业?”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宣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去为好!”

    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还是终日沉溺在醉乡之中,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请将我的主人叫到我这儿来,我有话要对他说!”一副醉汉狂徒的模样,龚遂也不计较,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才,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这位王先生连连摆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加官进爵。

    我们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人前低头,说低头的话也是这样,必须正确分析情势,准确判断何种情况下低头话是必不可少的,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6。别把不是当理说

    ——说错话后及时认错的说话技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做错事情之后,去向人低声道歉固然必要,但有时仅靠一句“对不起”是不足以获得谅解的。以黛博拉的事件为例。有一次黛博拉在同事谈话时称其上司是“机器人”,结果被上司知悉。于是黛博拉给上司写了一张纸条,约他抽空谈一谈,上司同意了。“显而易见,我用的那个词绝无其他用意,我现在备感悔恨。”黛博拉向上司解释说,“我之所以用‘机器人’之类的字眼,只不过是想开个玩笑,我感到上司对我们有些疏远、麻木,因此,‘机器人’三个字只不过是描述我这种感情的一种简短方式。”上司为黛博拉合情合理的解释和自我批评的态度而深受感动,他甚至当即表态,说要努力善解人意,做个通情达理的人。

    通过这种方式,黛博拉帮助上司做到了平心静气,并顺利地解决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危机。

    诚然,推卸责任是我们找借口辩解的一种方式,然而,问题不在于我们要找借口辩解,而在于我们辩解时不能太直率、太生硬。

    终止,偃旗息鼓,这是自己在论战中不慎失误,造成明显不利形势时,采取的一种暂时退却的策略,以便振作精神,调整战术再战。

    任何人在论战中都难免失误,任何一方都可能遇到强劲的对手,若一方稍有不慎,就会被强敌抓住把柄击中要害。此时既不能强辩,也不可狡辩,否则将失败得更惨。为了终止已造成的失误,最好装聋作哑,不予理会。雄辩大师伍吉尔说:“我以多次陷入相似境地的同仁身份,让我冒昧地向同事提出劝告,最好的撤退方法就是一心一意地撤退。”

    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辩论失利时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惨败的情形不乏其例。比如1976年10月6日,在美国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的、为总统选举而举办的第二次辩论会上,福特对《纽约日报》记者马克斯·佛朗肯关于波兰问题的质问,作了“波兰并未受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一发言属明显的失误,当时遭到记者的立即反驳。但反驳之初佛朗肯的语气还比较委婉,意图给福特以订正的机会。他说:“问这件事我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在肯定苏联没把东欧控制为其附庸国?也就是说,苏联没有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