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2

长青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说话到位事半功倍最新章节!

    要引起上级同情,必须了解上级自身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经历,对上级曾经有过类似的切身感受的事情,容易得到同情,从而得到支持和应允。

    要引起上级同情,说低头话时必须在人之常情上下功夫,必须把自己所面临的困难说得在情在理,令人痛惜惋惜和可悲可惜。所以,越是哪一点给自己带来遗憾的地方和痛苦的地方,则越是要大加渲染,这样,上级才愿意以拯救苦难的姿态伸出手来帮助你办事儿,让你终生对他感恩戴德。因为大凡能激发人的公正之心、慈悲之心和仁爱之心的事情,都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帮助,它都能使人在帮助之后产生一种伟大的济世之感。

    要引起上级同情,必须了解上级的好恶,了解他平时爱好什么、赞扬什么,又愤慨什么,了解他的情感倾向和对事物善恶清浊的评判标准。上级的同情心有时是诱出来的,有时是忙出来的。如果上级对某个朋友有成见认为他水平很差,他不得志和受排挤,是不足为怪的。那么,你要帮朋友解决常年在基层受压抑之苦,并想借此引起上级的同情,可能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了。只有没有成见的时候,才能产生同情心。:

    同情心可以促进领导对你的理解,但这并不等于说马上就会下定帮你办事的决心,因为领导者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况,有时会处于犹豫之中,甚至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想过问。这时,就需要努力激发领导的责任感,要使领导者知道,这是在他职责范围内的事,他有责任处理此事,而且能够办好此事。

    所以,利用领导善良的同情心说低头话,如果运用方法恰当,即使上司铁石心肠,也能收到“以情感人”的奇效。

    3。有感情也得能低头

    ——对亲戚朋友有所求的说话技巧

    小时候的玩伴或是过去的同学、战友,当年在一起的亲密无间,时过境迁,人家现如今有了出息,地位高了,心态也不一样了。如果你去求他办事,无视你们之间现在的差距,还是以“当年如何”的心态跟他交流,注定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在这里必须明白一点,感情归感情,你也完全可以拿它说事儿,但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能够拉下脸,说一些恰当的低头话才成。

    蒋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但杀了大量的**员,而且还秘密拘捕了数以万计的**员和革命群众。

    有一天,蒋介石接到门卫官的报告。说从家乡来了一位亲戚想要求见他,蒋介石一听家乡来人了,连忙叫门卫官请他进来。

    门外进来一人,蒋介石仔细一看,正是自己的表弟,说起这个表弟,年龄只比蒋介石小两岁,是蒋介石小时候最要好的一个亲戚。

    只见蒋介石的表弟走了过来,行了一礼,说:“表哥目前可错杀一千,只怕连我这个表弟你也认不得了吧!”

    蒋介石一听此言,知道这位表弟必有什么事要责备于他。仔细问清缘由后,果然不出所料,原来蒋介石在大肆拘捕**员与革命群众时,把这位表弟的一位好友也抓了进去。

    蒋介石一听是这事,不由暗暗为难,这时的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表弟放人的要求。

    蒋介石的表弟一见这种情况,就知道今天若来硬的,肯定不会达到放人的目的。于是,他用悲伤的语气对蒋介石说:

    “看来表哥确实变了二个人,姑奶当时对我说的话我还不信,现在看来是不会错了。”

    接着,他回忆起小时候的情形,那时表兄弟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感情是多么的深厚,那动情的言语不由得令蒋介石也为之暗暗感到悲伤。

    说完这些话,蒋介石的表弟一抹眼泪,起身就要告辞,这时,蒋介石一挥手,说:

    “好吧,表弟,看在你我幼时感情的分上,我答应你放人!”

    就这样,一番亲情感动了杀人如麻、心如铁石的蒋介石,可见亲情是人世间所有人都会引起重视的一种感情,真正那种“七情六欲皆无”的境界看来是极少的人能做得到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利用亲戚关系时,言语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善用亲情在很大程度上要善用语言去说服对方、感动对方。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做过放牛郎,结交了一帮穷朋友。他做了皇帝后,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便渐渐袭来了,于是他很怀念过去的一帮穷朋友,总想找机会与他们敞心叙谈。

    有一天,一个人从乡下赶来,一直跑到皇宫门外,在他的哀求下,传话官进去启奏说:“有旧友求见。”

    朱元璋吩咐传进来,那人见面后即下拜说:

    “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他说得动听、含蓄,心里很高兴,回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情景,心情很激动,所以,立即封他为御林军总管。

    这个消息让另一位穷朋友听说了,心想:

    “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也不会倒霉的。”

    和朱元璋一见面,他高兴极了,生怕旧友忘了自己,便指手画脚地说:

    “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顺手从地下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卡住喉咙。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

    当着百官的面,朱元璋又气又恼,哭笑不得,为顾全风度,他喝令左右:

    “哪来的疯子,拿下,重责。”这位皇帝的穷朋友,因一味讲实话,既不掩饰自己,又不赞美别人,结果落得如此的下场。

    由上述例子可知,即使是两小无猜的发小儿,地位不同了,也要看人脸色再说话。

    4。有人找碴我避让

    ——对付无谓争执的说话技巧

    避让忍耐是中国传统的生存哲学。低头是一种大智慧,为争一时之气不肯低头,惹出事来恐怕就不是简单地低一下头、说两句认错的话就能解决的了。

    武则天时代有个丞相叫娄师德,他性格稳重,很有度量。他的弟弟当上了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担任丞相,你现在又管理一个州,受皇上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妒忌的,你打算怎样对待这些人的妒忌以求自免灾祸呢?”娄师德的弟弟跪在地上,对哥哥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也自己擦去,绝不叫你为我担忧。”娄师德忧虑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对你恼怒。如果你将唾沫擦去,那不是违反了吐唾沫人的意愿了吗?别人会以为你在顶撞他,这只能使他更火。怎么办呢?要是人家唾你,你就要笑眯眯地接受。唾在脸上的唾沫,不要擦掉,让它自己干。”

    后人对娄师德教人“唾面自干”的这种忍耐,总是嗤之以鼻,认为十分迂腐可笑。事实上,娄师德式的忍,是在训练一个人的韧性,教人知道如何收敛自己,而非以忍耐为目的。娄师德在武则天时代出任相位,总管边疆事务三十年,他在兼河源(今新疆于田)军司马时,和吐蕃大战,八战八克,像这样勇毅不挠的精神和气魄,岂是一个畏缩者能够有的气质?

    富弼是北宋仁宗时宰相,字彦国。因为大度,上至仁宗,下至文武官员都称他品行优良。

    富弼年轻的时候,因聪明伶俐,巧舌如簧,常常在无意之间得罪一些人,事后,他自己也深为不安。经过长时期的自省,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宽厚谦和。所以当有人告诉他某某在说你的坏话时,他总是笑着回答:“你听错了吧,他怎么会随便说我呢?”

    一次,一个穷秀才想当众羞辱富弼,便在街心拦住他道:“听说你博学多识,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