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自找苦吃

找人陪吃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乱世小山贼最新章节!

    乱世小山贼风雨

    第四十七章 自找苦吃“不好啦!杀人啦!老爷!”小玉慌慌张张的跑进来。

    罗天坤和方龙同时神色慌张地跑了出来。

    罗天坤瞅了方龙一眼,心想还以为小玉是叫自己呢,忘了这小子才是这里的老爷。

    方龙被他盯得不好意思,吩咐小玉:“发生了什么事,快跟罗老爷说清楚。”

    小玉定了定惊,说是早上经过北城门的时候,听说当晚门外聚集了几百个逃难的人,守兵不给进城,后来不知道因什么事情就打了起来。那邓挺以民乱为理由,让军兵直接放箭,射死了几十人,现在城外哭声连天呢。

    “罗会长,您看这事如何是好?”方龙征求罗天坤的意见。

    罗天坤说这是他的事,自己一个外人,不便多说。说罢便进去陪夫人去了。

    过了一会罗盈盈偷偷溜了出来,她听小玉说了大致情况,也是无计可施。只是她担心那荷花池有没有被破坏。小玉说自己出不去,也不敢出去,但从城墙上远远望去,倒是没事。方龙安慰她,那池中尚未结有莲藕,鱼苗也只是刚放的,应该没事。

    此时冯孟良派人过来请方龙,说是知州大人请城中的有识之士前去议事。而他自己忙于政务,无法亲自来迎接东家,请东家休要怪罪。方龙知他定是忙不过来,也就自行前往了。

    府衙之中,已陆续到了一些人。何知州正被他小舅子磨得不耐烦,苏金荣却是不依不饶的:“姐夫,你这城门一关,我那江湾仙境怎么开得了工?开不了工如何能按时给各位老板按时交付?”

    在场一些在那里有投资的老板纷纷附和说是。

    何家宽说:“我放得你出去,如果难民冲进来怎么办?”

    “我不管,反正救助难民这是你知州大人的事!你把他们全挡在外面,他们还不是把我的工地全毁了!”

    何家宽气他不过:“就算你现在搞好了,到处都是难民,谁会去那里玩?”

    苏金荣见他说的有道理,一下子没了主意。他一见方龙到来,象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你小子来得正好!江湾新城这馊主意本来是你出的,这下你得再想想办法了!”

    他这才想起,这小子搞的一百多亩荷花池,听说还在里面养上鱼了,弄不好也跟着完蛋。但愿他有办法,否则自己就惨了。

    此时冯孟良召集了几十个城中有名望的人进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都希望能帮知州大人解决眼下这个难题。

    有的说,要广开城门,让那些难民进来,反正没吃吃穿的,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走的。有的说不能开城门,但是可以让人每天去城北和城西施粥。商会会长李春河却不以为然,谁知道到底有多少难民?几百个还能施得过来,如果几千几万人,多少粥才够施?有的人说,要派兵去到三十里开外设卡拦截,不允许逃难的人靠近钦州府。邓挺第一个反对,谁来付军兵的银饷?没钱别想拉他的兵去卖命!

    何家宽在钦州学府上过学,学正钟维居曾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对钟维居恭敬地问道:“老师,您有什么见解?”

    钟维居已过花甲之年,他颤悠悠地说:“知州大人,老朽见过灾荒不下数十次,以往都是夏收结束之后自然缓解。只是今年却是与往年大大不同,只怕事态要严重得多!得从长计较啊!”

    何家宽见大家虽是非常紧张此事,但都无可行的长治久安的良策,直议到酉时,才让大家散去,明日再议。同时他让冯孟良组织人员明日一早熬粥供给难民,安抚他们的情绪再说。

    方龙回到家中,其他人都已经吃过。小玉妈见老爷回来,把给他留的饭菜热了送来。

    方龙越吃越没味,往时回到家里,罗盈盈都会亲热地过来东问西问,现在那么清静,很是不习惯。

    他把小玉叫过来,问夫人呢。

    小玉偷笑一下,说夫人回房去陪太老爷和老夫人去了。

    原来自从罗老爷夫妇过来后,小玉她们才知道方龙和罗盈盈两人没有正式成亲,也不敢再称呼她为夫人了。老爷这次主动问起夫人,她自然觉得开心。这些日子相处下来,罗盈盈为人没有架子,又很好说话,还常常给小玉和弟弟买衣服和零食。如果她真是自己的夫人,那该多好啊!

    想到罗盈盈可能要离开,小玉都难过得要哭出来了。只是,一个小丫环又怎么能管主人的事呢?

    方龙在她耳边轻声交待了一下,小玉笑笑地点头,马上跑过去敲罗盈盈的门:“罗掌柜,我家老爷请您过去商议方记的大事!”

    罗盈盈在房中应道:“小玉,你去告诉你东家,说我马上就到。”

    一夜之间,北城门外的难民越来越多,聚集了上千人,西门较少一些,但也有好几百人。个个拖家带小,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有的还饿死了过去。吵杂声、哭喊声混杂在一起,令人心酸。

    何家宽已经得知了难民暴增的情况,立马修书让人上报朝廷,同时召集城中所有土豪、财主、名士共内商议,议事的人数比昨晚还要多出很多。

    钟维居昨晚想了一晚上,本想为这个平生最为得意的弟子想出解决方法,只是苦于无良策。他神色颇为憔悴,遗憾的说:“知州大人爱民如子,只是老夫能力有限,一时半会也没有解决的良策啊。”

    商会会长李春河上次被苏金荣占了先机,还让他捞了一大笔,本来也想借机想出个好办法,打个翻身仗。可是他招集了商会的几个骨干连夜开会研究,也是束手无策。他们知道上次饶幸不出钱不出力,这次绝对是躲不过了,于是他主动说:“我们商会商量过了,愿意捐助白银三千两,以助大人救助难民。”

    何家宽听了,摇了摇头,这三千两按时下米价,也就一百五十石糙米罢了。

    其他土豪财主纷纷表示愿意捐钱捐粮,统计下来也就是五千两银子、二百石糙米。

    何家宽心想有比总比没有好吧,只好这样,继续让难民在城外呆着。等捐献的银两和钱财到位,能支持几天就几天吧。到时候再想别的办法吧,反正自己已经修书给朝廷禀明了发生的一切,自己能力也就这样了。

    当大家懊恼地想离开之时,方记的老板方龙突然站出来,表示有话要说。

    “在下是方记的当家方龙,人轻言微,本不该多事。但是因本商号也是钦州府中一员,所以斗胆来说几句。在座大多是商场精英,一向精通计算。五千银子、二百石糙米,应该可供二千人活命一个半月。如此说来,如果难民是四千人呢、或达上万人呢?只怕更难维持。再说了,就算难民不再增加,那一个半月之后呢,如果他们不散去呢?又如何是好?”

    众人听了,心中无不点头称是。但是话又说回来,事实就摆在眼前,如果不这样,又能有什么法子呢?

    方龙不紧不慢的说:“知州大人为民请命,劳心劳力。在下钦佩不已,也不忍心大人太过操劳,所以恳请知州大人将救助难民此事交给在下。在下保证哪怕难民达到上万人,也能保证让他们不惊扰城中百姓,只需知州大人答应我一小小条件。”

    何家宽大喜过望:“有何条件,快快请讲!”

    方龙微笑地说:“大家捐助的银两与食粮是一种爱心,自然不能少。在下只需知州大人再给我城北三十顷荒废的坡地即可。”

    江湾仙境再出去三五里地,确实有数十顷土地,有山地、坡地、也有适宜种水稻的水田。但是由于结构复杂,且多次遭到水淹,所以早就荒芜了很久。

    你要就给你了,那还不容易?这个条件对于何家宽来说也太容易接受了,他想,我就是给你四十顷又如何?

    何家宽厉声说道:“众人在场作证,我答应给了你,你若做不到让难民不扰民,我该如何处置你?”

    方龙也大声地回应他:“小民愿意签字画押,如果做不到,就任由知州大人治罪!”

    何家宽当即让他签字画押,一共给了他四十顷地。但是如果明日难民不退,当即处罚方龙。他责令在场所有的人,答应捐助的钱粮必须明日送到西效集市,否则就加陪征收!如有诈捐不交者,定作收监处理!

    钟维居看着方龙远去的背影,对他视为最得意的学生何家宽说:“看来此子乃奇人也,若他真能助你渡过此关,则是钦州府全城百姓之福啊!”

    何家宽心里忐忑不安,说道:“但愿如老师所言。”

    第二日,第二日上午,让大家担心的事果真出现了,两个城门口又增加了几百号人,总难民数已达三千之多。

    大家捐助的米粮纷纷送到了西郊集市,就等着看方龙如何处理这帮难民了。

    方龙先是从城中买来大量木板,领着自己的几十号家丁,再加上冯孟良抽调过来的几十号衙役,共有一百二十号人。让苏金荣所请的泥水工师傅带着他们,一起在离江湾仙境两里地之外,找一平整的地方,搭了三十排棚子,每排长约十丈。他就将此处划定为钦州府难民收容处。

    方龙同时在两个城门口贴上布告,让所有的灾民前往收容处,那里确保有吃的,有歇息的地方。当然,如果有难民想继续滞留在城门口,守兵将会格杀勿论。

    众多难民已知前日有数十人被哨兵所杀,心中尚有余悸,不知自己会不会也遭此劫难。当大家听说北门外有收容处,还提供吃和住,都拖家带小的,挣扎着坚持走过去。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还差这几里路?一路逃难过来,不知受到过多少的白眼、苦难、责骂,吃野菜、喝脏水、啃树皮……大家为的是什么?求的又是什么?

    就是为了有个住的地方,有点吃的,只求一家人能不被饿死!

    何家宽听人汇报那些难民果然退去,终于能放下心来,好好地吃上一顿饭了。

    至于方龙嘛,他这分明是自找苦吃,希望他真的能有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