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小周后的噩梦

策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血掌乾坤最新章节!

    强幸小周后后。尝到甜头的宋太宗常以要皇后与众命妇磋商女红或赏花为名。强召小周后及众命妇一起入宫。

    闻名于天下的绝色美人小周后入宫“参拜皇后”之后。宋太宗都要将她多“挽留”在宫中好几天。

    淫邪的宋太宗不满足于只在逢年过节强幸小周后。他想到了一个在沒机会和借口召小周后入宫的时节仍可以直观地意淫美人的变态主意:事先召來数名宫廷御用画师如此这般一番。等有机会召來小周后入宫前。使他们躲在宫帷之后。赵光义要让他们把现场描绘下來。然而以往无人在侧时小周后为了李后主而屈辱求生尚可半推半就。当此次行将就事时她发现竟然有数名山羊胡子老头从宫帷幔帐后战战兢兢地探头出來现场写生时。仅存的一丁点可怜的自尊爆发出來。她一脚蹬开宋太宗。惊恐万状地躲入龙床后。任宋太宗怎么威逼利诱她死活都不肯再就范。

    宋太宗强推力按之下仍无法得手。恼怒之余竟又喝來数名宫女代为强抓住小周后。终又强幸了她。并使完整画师录下过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画之一:《熙陵幸小周后图》。

    小周后一被召去便是多日。使得一往情深的伉俪。咫尺天涯。难以相聚。小周后虽恨李煜无能使自己受苦。但毕竟是多年恩爱夫妻。且现今寄人篱下共患难。也只有认命了。

    小周后每次入宫归來。都要扑在李煜的怀中。向他哭诉宋太宗对她的无耻威逼和野蛮摧残。为了李煜的安全。小周后只能满足宋太宗的任何要求。李煜望着小周后那充满屈辱和痛苦的泪眼。唉声叹气。自惭自责地陪着她悄悄流泪。除此他还能有什么办法?

    他深为自己无力保护爱妻的身心而内疚。更对宋太宗的残忍而愤恨。但这个时候。南唐君臣众人的命运操纵在他人手里。李煜对亲人遭受的这种难以启齿的**也就无能为力了。他除了强忍心灵深处创伤的剧痛。长时间同小周后抱头饮泣之外。只有强压怒火。加以回避。

    每次小周后应召人宫。李煜就失魂落魄。坐卧不宁。彻夜难眠。望眼欲穿。小周后巧笑顾盼的可爱形象。总是如梦似幻般地萦绕在他的眼前。尤其是暮春之夜。他惆怅无言。倚枕遥望宫殿。想念之中。窗外似乎又响起了他熟悉的小周后夜归的脚步声。他赶紧起身。凭窗环顾深院。却不见小周后飘飘欲仙的倩影。只有满地落红。随手拈笔。即成一首《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莺啼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李煜是个书呆子。他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感情。却任由它流露。他对故国的思念终于让宋太宗起了杀机。赵光义深知李煜才华实在过人。随着那些动人心弦的词话四处流转。有李煜在一天。南唐故地的人心就不安稳一天。 昔日的南唐宫人庆奴与李煜感情很好。虽然此时庆奴已为宋将军侍妾。但仍对后主念念不忘。经常用书信传递询问关心后主的生活。而后主也在回信中倾诉自己的痛苦。这被赵光义知道了。越发想杀后主。

    不久。宋太宗派南唐旧臣徐炫去看望李煜。李煜对徐炫态度非常的冷淡。坐下也不说话。这是因为当初徐铉张洎在后主面前排斥潘佑李平。说了些潘李的危险举动。李煜胆小。便先将二人打入牢狱。二人于是愤而自尽。李煜对此一直深深自责。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叹息说:“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徐炫无奈。立即告辞回去。将情形如实报告给了宋太宗。宋太宗这是已是决定杀李煜了。 从金陵的安富尊荣的享乐生活。到开封的萧索凄凉。李煜和小周后满腔都是悲愤和怨恨。

    终于又到了七夕之夜。这天恰好是李煜的四十二岁诞辰。大家为李煜拜寿。她们在庭院中张灯结彩。备置几案。摆上酒食瓜果。这天月色朦胧。大家的心突然感到无比茫然和凄凉。

    酒过三巡。沦落在异乡受人**到几乎麻木的李煜勾起了对不堪回首诸多往事的苦思苦恋。李煜回忆在以前的歌舞欢饮。回忆在江南的时节。群臣祝贺。赐酒赐宴。歌舞欢饮。现在孤零零的夫妻二人。比似囚犯。只少了脚镣手铐。好生伤感。触动愁肠。一齐倾泻出來。先填一阕忆江南的小令: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记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填完之后。胸中的悲愤。还未发泄尽净。他看着日渐老去的自己。想起自己曾经的帝王才子风花雪月的生活。想起曾经给予自己无限快乐的周娥皇。又想起自己成为亡国奴之后屈辱的生活。想到自己的国家。想到自己的的子民。想到因自己而受辱的小周后。想到自己的家山故国早已物是人非。巨大的失落感就使得他心力交瘁。无穷无尽的愁恨。就像泛着春潮的大江流水。在他的胸膛里翻滚激荡。

    闲居在赐第里面。连服侍的宫女。也只剩了两三个人;其余心爱的嫔妃。死的死。去的去。一个也不在眼前。便又触动愁肠。胸中的悲感。一齐倾泻出來。那些痛苦的。快乐的记忆汇到一起。决定再填一阕感旧词。终于用这首词道出了自己无限的心酸和一生的愁绪。由此也诞生了词史上最感人。成就也最高的千古绝唱《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周后忽从里面走出。向李煜说:“你又在这里愁思悲吟了。现在虽然背时失势。也须略略点缀。不可如此悲怨。况且隔墙有耳。你不过怀思感旧。外人听了。便疑是缺望怨恨了。从古至今。以诗词罹祸的。不知多少。你我处在荆天棘地之中。万再不可以笔墨招灾惹祸了。”

    李煜叹道:“国亡家破。触处生愁。除了悲歌长吟。教我怎样消遣呢。”

    小周后道:“你越说越不对了。时势如此。也只得得过且过。随遇而安。以度余生。从前的事情。劝你不必再去追念罢。今天小菜几样。薄酒一壶。且去痛饮三杯。借浇块垒。”

    说完。她不由分说。拖了李煜直入房内。李煜见桌上摆着几样肴馔。倒还精致。便举起杯來。一饮而尽道:“今日有酒今日醉。遑顾明朝是与非。我自來汴之后。将卿的歌喉也忘记了。今日偶然填了两阕词。卿何不按谱寻声歌唱一回呢。”

    小周后道:“妾已许久不歌。喉涩得很。就是勉强歌來。也未必动听。还是畅饮几杯。不必歌罢。”李煜哪里肯依。亲自去拿了心爱的玉笛。对周氏道:“烧槽琵琶。已是失去。不可复得。待我奏笛相和吧。”

    小周后本來不愿唱。因为李煜再三逼迫。推辞不得。便将《虞美人》一字一字依谱循声。低鬟敛袂。轻启朱唇唱起來。

    李煜乘着酒兴亲自吹着玉笛相和。虽然一吹一唱。并无别的乐器。相和迭奏倒也宛转抑扬。音韵凄楚。动人心肺。

    哪知这笛韵歌声却为他们带來了杀身之祸。早被太宗派來暗地监视的人。听得明白。飞奔至宫中。报告于太宗知道。

    李煜这边又是牢骚又是情绪激昂的填词。消息传到了太宗赵光义的耳中。这首词终于令太宗忍无可忍。他暴跳如雷。勃然变色道:“他还不忘江南。若不将他除去。必为后患。”

    宋朝的皇帝怎么能容忍亡国之君在大宋京师怀念故国。于是太宗决定除掉李煜。他知道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与李煜过从甚密。于是当晚他就派毫不知情的秦王赵廷美代表他前去祝寿。并赐一剂“牵机妙药”。供李煜和酒服后扶摇星汉。观赏织女牵机织布。以解胸中郁闷。

    毫不知情的秦王赵廷美将金杯斟酒送上。看李煜饮罢。谢过圣恩。方才回去复旨。

    那李煜饮了御酒。初时并不觉得怎样。还和小周后饮酒谈笑。不料到了夜间。毒发之时忽然肢体抽搐。忽从床上跃起。大叫了一声。手脚忽拳忽曲。头或俯或仰。面色改变。身子头首相接作牵引织机动作数十次。好似牵机一般。不能停止。

    小周后吓得魂飞魄散。双手抱住了李煜。哭着问他何处难受。后主李煜口不能言。只把头俯仰不休。如此的样子又数十次。忽然复倒在床上。头依小周后的怀里。已是气息全无痛苦而亡了。

    能死在最爱人的怀里。李煜终算不失其浪漫才子本色。勉强算死得其所。

    太宗佯装刚刚知道李煜亡故。下诏赠李煜为太师。追封为“吴王”。并废朝三日。遣中使护丧。赐祭赐葬。葬于洛阳邙山。恩礼极为隆重。一代词帝。终此耳耳。

    李煜死于非命之后。凄美的小周后失魂落魄。悲不自胜。她整日不理云鬓。不思茶饭。以泪洗面。自此之后。太宗仍时时寻机要强召小周后入宫。小周后悲愤难禁。拒绝再入宫。终日守在丈夫灵位前。

    太宗虽无可奈何。还是贼心不死地不断派人來做说客。威逼利诱。小周后欲以死相抗。终得暂得免再遭逼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