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为了心安

生活进行时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最新章节!

    继续说道:“不过,俗话说,吃水不能忘记挖井人。

    虽说东西是自己捡漏得来的,但这些东西咱们母女俩也不能就这样拿得太心安理得,不是?

    照这个情况看,我估计那个于大夫一家几天后应该会被下放,咱们母女还是要在暗中帮忙照顾一二才好。

    要不然,这些东西让咱母女俩拿得也不安心。

    明天我就去找一下李公安,求他帮忙打听一下,看看那个于大夫一家人会下放到那里?

    不管怎么的,咱们也要想办法让他们一家人平安度过这个十年。

    这年月咱们不能说能让他们一家过得有多好,但最起码的温饱咱们母女还是能够保证的。

    这也算是对他们一家的补偿吧!”

    杨绣枝说了老半天,看钱小满一直没搭腔。

    只是一直都是一副晕乎乎的样子,也不知道她的小脑袋里在想什么。

    看她只是在那儿一个劲的傻笑。

    杨绣枝没想到自己说了老半天是在对牛弹琴。

    于是玩笑道:“小满,要不要老妈掐你一下,你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了。”

    杨绣枝本来说的是句玩笑话。

    谁知钱小满的小脑袋这会儿点得就像小鸡啄米似的。

    回道:“嗯嗯,老妈,您快掐我一下,我总觉得不太真实,就好像是在做梦似的。”

    她可爱迷糊的样子让杨绣枝笑得花枝乱颤,一屁股跌坐在沙发上。

    哈哈哈……

    ……

    杨绣枝和杨老汉跟李公安一直都没有断了联系,平时父女俩来长春市都会给他带些山里的山货。

    过年的时候父女俩给两个亲家和周铁山准备年礼的时候,也会给李公安准备一份。

    第二天杨绣枝是上下午班,上午她就特意带了一盒一斤装的安化松针绿茶,和一条中华烟去了市公安分局一趟。

    李公安对于杨绣枝的突然到访还是有些吃惊的。

    但还是站起身热情的招呼杨绣枝坐下。

    两个人认识多年,也知道双方的秉性。

    既然是来求人帮忙,所以杨绣枝也不隐瞒他,把手里带来装东西的袋子放在桌子上,就直接开口说明了自己这次的来意。

    听杨绣枝说清楚来意。

    李公安看向杨绣枝的眼神就有点耐人寻味。

    杨绣枝早就知道会这样,不过她早就想到合理的理由了。

    她知道在这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像大夫家的这种情况,别人躲都躲不及,自己却还要凑上前,也难免让人产生怀疑。

    于是忙解释道:“就是为了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为了让自己安心吧!

    李大哥,在六年前,也就是我们家小满三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很重的病,那场病很是凶险……”

    可还不等杨绣枝说完,李公安突然开口说道:“行,我知道了,说起来于大夫确实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好大夫。

    我正好有个战友现在就在市革委会,我去找他帮忙应该问题不大。

    哦!对了,小杨,你想让我怎么帮忙?”

    话题突然被李公安打断,杨绣枝不由愣了一下。

    她没想到李公安的熟人还真不少。

    于是说道:“李大哥,我知道,像于大夫家的这种情况肯定是会下放的,如果可以的话,您看能不能想办法把他们一家下放到我们村?

    如果能分到我们杨家庄,到时候我也能在暗地里照顾一二。”

    李公安痛快地回道:“行,这点小忙不算什么,一有消息我就通知你。”

    ……

    之后两天杨绣枝在帮分拣员整理送来的废纸和废旧书的时候,在那一堆送来的东西里面,又收到两本古医书,也被她顺手放到了空间。

    古医书自然不能够就这样直接拿出来,还是要等钱小满抽时间翻译过来后抄录下来,再送回村卫生室给小妹她们。

    五天后,杨绣枝从李公安那里得到消息,于大夫一家已经安排下放,下放的地址就是抚松县的杨家庄。

    杨绣枝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自从上次那件事情过后,废品收购站总算是消停了个把星期。

    天气也是越来越热了起来,杨绣枝担心三个孩子成天在外面逛会中暑,就让三个孩子留在家里看书别再出去。

    于是钱小满就留在家里帮忙翻译医书,双胞胎兄弟俩也陪着妹妹在家消停了一段时间。

    杨绣枝这段时间每天也是按部就班的上下班。

    这天供销公司派刘干事到他们收购站里来下通知。

    说是省里来了工作组,工作组要求市供销公司组织供销系统的全体职工搞三天的忆苦思甜活动,系统的全体人员必须轮流着分批去参加。

    忆苦顾名思义就是控诉万恶的旧社会,会后吃忆苦饭。

    思甜当然就是思新社会的甜,不要忘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这天,杨绣枝他们废品站轮到她跟分拣员章师傅去参加。

    杨绣枝对供销公司不熟,只是入职的时候去过一次。

    章师傅说他去过几次,对那里很熟,让杨绣枝开会的时候跟着他就行了。

    章师傅轻车熟路的带着全副武装的杨绣枝来到供销公司,两个人又跟着来开会的人一起来到供销公司的职工食堂。

    这时食堂里已经坐了不少人,杨绣枝发现每个人都跟自己一样,一个个的胳膊上都戴着一个红袖标,身上都别着一枚主席像章,手里还拿着一本红宝书。

    现场规模虽然不算很大,但是食堂的墙上贴满了彩旗标语。

    布置简单的主席台上彩旗、横幅、高音喇叭一样都不少。

    杨绣枝是第一次来,除了章师傅其他人她是一个都不认识。

    章师傅倒是遇到了好几个老熟人。

    其中有两个是女同志,两个人的年纪大概都是三十八九岁的样子。

    她们两个人也是其他废品收购站里的职工,一个叫陈晓玲,一个叫蔡大妹。

    章师傅跟两个人唠了几句,就把杨绣枝介绍给两个人认识。

    杨绣枝虽然没有什么社交牛逼症,但她毕竟在前世也是混过职场的。

    所以三个人很快就姐姐妹妹的唠了起来。

    再加上三个人又都是一个系统的,所以很快三个女人就有了不少共同话题。

    人到的差不多,开会的时间也到了。

    会议很快就开始了,于是聊得正投契的三个女人又重新找了个靠墙角的位置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