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侨居神医

烈风宗主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明朝锦衣卫最新章节!

    伏见城官邸内,德川家康正静坐喝茶,本多正信在他旁边拿扇子撑着半边身子打盹。就在这时,外面有人敲门,敲门声似乎还有特定的节奏。

    家康听出节奏,说声:“进来吧。”

    得到家康的允许后,那人方才拉开门走进来,单膝跪地,应当是准备向主公汇报情况。要问此人模样如何,却见他其貌不扬,剃着秃头,只有两鬓和后脑勺有杂乱的毛发。从事隐秘工作的人通常不能太过惹眼,他的形象在当时是在普通不过了,只是如果今人见到真正的半藏,发现他竟是个秃瓢老男人,心里会不会产生落差呢。服部半藏正成身着一黑袍,外披紫色简易羽织,腰间有太刀和肋差二刀,彰显着他与其他忍者不一般的地位,因为只有武士阶级才有资格携带两把刀。

    “怎么样了?”家康问他。

    服部正成摇摇头,这表示行动失败,并未得手。

    家康也没怪罪,反倒说:“这就足够了。”

    服部正成不免感到意外。

    本多正信代家康解释道:“对方毕竟是明国皇帝的亲卫,如果真的出事,大明怎么可能善罢甘休?主公的目的本就是让他们感觉到日本的危险,从而尽早离开,以免夜长梦多罢了。再说明国皇帝的亲卫肯定有两下子,你手里的下忍没有得手也很正常,只要不暴露就可以了。”

    服部正成回答道:“属下的下忍并未暴露身份,还请主公和本多大人放心。”

    家康宽心地微微点头,又问:“那么那几个明国人可有伤情,是否严重?”他的本意,是连伤都不要伤到,吓唬吓唬就好。

    服部正成正要回答,外面一名下级武士紧急求见。

    “如此慌张,成何体统?”德川家康先训斥一番,而后才问门外武士有什么事需要禀报。

    武士满面悲伤神色,声音也异样了:“李大人、李大人他——”

    “怎么了?”德川家康刚一发问,也瞪大双眼,恍然失了颜色。

    李赫伦身受重伤,被朱后山四人送到了德川的官邸。朱后山等人因为被李赫伦护住,所以身体并未受伤,但衣服的边边角角还是燎焦了,看起来也是相当狼狈。

    “怎么会这样?”看到奄奄一息的李赫伦,家康心中五味杂陈。

    季桓之解释道:“我们本来与李大人在信长烧烤店聚餐,不知是什么人潜伏在屋顶,趁我们齐聚之际,突然放火。李大人反应迅速,用身体护住我们,但他自己却严重烧伤了。”

    德川家康呢喃道:“信长烧烤?是那个不祥之地啊。”

    熊广泰不懂日语,问季桓之家康说了什么。季桓之便告诉他,对方说信长烧烤店是个不祥之地。他可算得已了,道:“我说什么来着,那地方从刚进门就觉得邪乎,那团火也是更加邪乎。好好一家店,起什么名字不好,非要拿个死人来起名字……”

    朱后山道:“别邪乎不邪乎了,现在李叔父半身焦糊,想法子救他才是当务之急。”

    可是日本医疗条件极其落后,倭人若有小病小灾,甚至是跌打损伤,大多情况下都是不管它等它自己康复的,这也是真把自己当成猪皮狗骨了;而一旦出现了严重的伤情或是疾病,家里条件不好倭人所采取的办法也是相当简单——等死。

    当然,武士老爷们有了严重的伤病可不会白白等死,尤其是像德川家康这种惜命的武士,他自己惜命,也惜家臣的命。此时他见李赫伦半身焦黑,伏在地上,整个人只剩下一口气,但只要还有口气在,都要想方设法,寻良医良方救治。

    于是德川家康即刻命人去京都请来懂得医术的高僧帮李赫伦医治。但僧人查验过伤员的伤情后,都摇头叹气,意味着这么严重的伤势,还是按老办法处理——等死吧。

    高僧束手无策,只得离去。而李密不忍看着几乎被火烤成炭人的父亲,也躲到一旁,对着墙偷偷抹起了眼角。

    德川家康有说不出的后悔,仰天叹道:“难道整个日本就没有人能救赫伦了吗?”

    就在看似丧失了一切希望的时候,本多正信忽然来了句:“恐怕还是有的。”

    “谁?”

    “岛津家的名医——许仪后。”

    “是他。”德川家康顿时精神大振。

    许仪后,又名许三官,吉安县桐坪乡河山村人。自幼聪明好学,但屡试不第,改习歧黄,医道不凡。常行医于广州、南京和沿海一带。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乘船经广东海面回归途中,被倭寇挟持至九州萨摩国。因其医术高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救治了岛津家的小孩,从此深得岛津家督义久喜爱,便留在萨摩,并娶妻生子。

    秀吉进攻九州之时,岛津义久见无法抵挡兵威,便身披僧衣开城投降。他去觐见秀吉时,许仪后也随侍左右。见到秀吉之后,许仪后作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咕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把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一遍,恳求秀吉下重手惩治倭寇。秀吉对许仪后的这种胆量十分欣赏,正好他有意为日本海商扫平海道,便做了个顺水人情,下达倭寇取缔令,发兵剿灭海贼。从此岛津义久对许仪后刮目相看,愈加重视,觉得这家伙有胆识有魄力。

    进入万历十九年以后,许仪后发现萨摩藩变得十分热闹,出现了大量外藩武士与足轻。从这些人的穿着与旗号判断,应该是属于本州、四国等地的诸家大名。他久居岛津家,接触的都是藩内高层,政治嗅觉十分灵敏。日本在形式上已经统一,再无战事。如此大规模地厉兵秣马,唯一的解释就是对海外用兵,就是攻打朝鲜。朝鲜是大明的藩国,倘若朝鲜被攻击,大明势必要出手相助。

    许仪后虽只是个医师,却拥有不凡的政治眼光。他意识到,一场大规模战争迫在眉睫,必须得做点什么。于是,许仪后利用自己在岛津藩的地位,不动声色地开始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秀吉的目标不是朝鲜,而是大明。小小的日本,居然作起了鲸吞中华的春秋大梦。

    为了让母国有所准备,许仪后先后三次派人将包含日军具体情况的《提报》送往大明。但中途被浅野长政获悉,其本人与受命送信的大明商人都身处险境。幸好岛津义久本人也不希望好不容易平定战乱的日本再兴兵戈,所以向德川家康求助。而家康通过向丰臣秀吉进言的方式数次救许仪后等人于危难之中,使得三封提报得以成功送往大明福建总督处,咱们的万历皇帝才有机会在内阁里闲的没事翻看翻看。

    德川家康想了想道:“这么说来我还是有恩于岛津家的,如果我去请求,义久应当会同意将许仪后暂时借我一段时间吧?”事不宜迟,他命人先用草药汤尽可能稳住李赫伦的伤情,随后转入内室,亲笔修书,述明往日恩情,希望岛津义久能看在道义的份上派名医许仪后救治自己的家臣,言语中极尽恳求之意。写完后,家康又立刻派人将书信送往义久处。

    好在昨天议和会议才结束,各地大名尚在官邸,并未启程返回自己的封地,家康的书信稍后就送到了岛津义久处。恰好许仪后作为岛津家的御医,一直跟在义久身边,义久看完书信后,也不含糊,当即让许仪后前往家康的府邸帮忙。

    很快,许仪后带着帮他提药匣的小厮来到家康的府邸。在帮李赫伦检验完伤势后,许仪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怎么会受这样的伤?”

    这个问题是用汉语问出来的,而所问的对象,则是围在伤员旁边的朱后山几人。从烧焦的衣服边角看出同在现场的人是谁,对于一名医师来说,不要太简单。

    而朱后山听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加上刚才听本多正信和德川家康提到名字的时候,读音与其他倭人名字的风格迥异,现在又见到此人比普通倭人要高,神态举止也和其他倭人有异,方才意识到这位郎中是大明同胞。

    “我问你他怎么会受这样的伤?”许仪后将问题重复了一遍。

    朱后山便将去信长烧烤店,天花板忽然喷火烧伤李赫伦一事如实叙述了一番。

    许仪后听了,眉头一皱,又问:“火起之前,可有怪异的事情发生?”

    朱后山低头回忆片刻,记起来一个异常。

    李赫伦拔葫芦口木塞的时候,小房间不大,还有回音。

    其实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异常,朱后山没有注意,但李密注意到了,那便是桌子没晃动,平静的水碗中却泛起了圆形波纹。

    “我明白了。”许仪后点点头,打手势示意让朱后山凑近些,而后对他低声耳语,说了四个字:“火遁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