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岐迎吕尚,朝歌改军制

铁头鲸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纣王的人生模拟器最新章节!

    西伯侯姬昌,昔年招揽了不少英才。

    其中以文王四友声名最盛,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

    这四人,俱是姬昌之肱骨,西岐之干臣。

    太颠是慕西岐善养老而归顺的贤人,南宫适是姬昌同族子侄。

    而散宜生此人,乃是散宜氏之主。

    昔年尧帝为取得散宜氏的支持,娶散宜氏之女为妻。

    而尧帝之女,娥皇、女英又同嫁舜帝为妻。

    论起过往历史,散宜氏绝不可小觑。

    姬昌死后,文王四友地位也不可阻挡的滑落了。

    但散宜生地位依旧稳固,姬发做梦,都由散宜生来解梦。

    当散宜生听闻吕尚名号之后,知道昔年姬昌与他提及的贤人,已经到了。

    只是姬昌已死,吕尚又来早了数年,放在过往,自有西伯侯姬昌决断,但现在散宜生却有些犹豫。

    但见过吕尚之后,散宜生当夜便梦见插翅猛虎。

    次日,散宜生便向姬发谏言,道:“大王,老臣思来想去,昨日所见,姜姓吕氏名尚者,他字飞熊,岂非陛下梦里所见的飞熊?依老臣之见,此人乃是命中注定兴盛西岐的大贤!”

    “昨日匆忙,未能以礼相请,此人不愿出仕西岐!”

    “但倘若大王以礼相待,诚意相邀,必能请得此人出山!”

    见散宜生如此说道,想到数夜所梦的插翅猛虎,姬发便开始沐浴戒斋,同时令西岐文武,俱至西伯侯府,同他一起,殿廷宿斋三日。

    第四日,沐浴戒斋完毕,姬发方才带着西岐文武,一同前去蟠溪寻找吕尚。

    数千人充当仪仗,声势浩大,沿途鸟兽都被锣鼓惊走。

    西岐子民,扶老携幼,列在城门道旁,等姬发迎贤归来。

    待姬发到了蟠溪数里之远,便在散宜生的建议下,让士卒驻扎在一旁,不得言语喧哗。

    而姬发同散宜生一道,漫步前去蟠溪。

    吕尚背靠山林,坐在青石之上,悠然垂钓。

    虽知身后有人到来,犹自装作不知,放声歌道:

    西风起兮白云飞,岁已暮兮将焉为。

    五凤鸣兮真主现,垂杆钓兮知我稀。

    待吕尚歌完,姬发方才出声,道:“贤者垂钓放歌,何等快乐!”

    吕尚回头,看到居然是昨日的西岐之主到来,连忙将钓竿抛在一旁,躬身道:“乡野闲夫,不知大王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姬发连忙扶住吕尚,道:“久闻贤者尊名,昨日相逢,有失礼数,今日再睹贤者仙颜,实乃孤之幸也!”

    又令散宜生扶住吕尚,姬发继续道:“吾西岐君臣,皆沐浴食斋三日,方才敢至此求贤!今天下纷乱,商王无道,西岐数代英主,皆为商人所害!孤欲求贤者出山,助我西岐!”

    见吕尚未置可否,散宜生劝道:“如今西岐子民,扶老携幼,就等我君臣迎得贤人。侧隐溪岩,不过得一人逍遥;主政西岐,却能立万世功业!以贤者之仁,又岂能坐视西岐将乱,生民涂炭?”

    姬发又道:“贤者!请出山助我西岐!”

    吕尚见西岐上下,诚心已足,便不推辞,收了聘礼。

    姬发一挥手,数个力士抬着銮舆而至,姬发请吕尚坐上去。

    吕尚却不愿,推辞再三。

    散宜生道:“贤者不愿乘銮舆,大王便莫要勉强贤者,可让贤者骑宝驹逍遥马,大王乘銮舆。”

    姬发道:“倘若如此,便有失孤的诚心!这样罢,贤者,你年事已高,你骑马,我为你牵马!”

    吕尚推辞不过,便上了逍遥马,姬发为其牵马引路。

    但姬发虽然服了仙丹,容颜看似年轻,但年寿亦不低,牵马行了八百步,便换作乘坐銮舆。

    但吕尚骑马,姬发乘舆,将士护卫,文武追随,引得西岐万民欢呼。

    西岐过往,不曾有过重臣有如此礼遇。

    在升殿之后,姬发封吕尚为丞相,掌西岐政务,而吕尚也照着自己在朝歌所见,对西岐大刀阔斧的改革起来。

    朝歌。

    北伐凯旋,沿途便已封赏北地士卒,将大商的荣光传遍北地。

    但大商之军,尚未正式论功行赏。

    此战之中,当以太师闻仲为首功。

    此外,九龙岛四圣、李靖一家、晁田、晁雷、武成王黄飞虎,功劳都不小。

    昔年,扫灭东夷,帝辛拔擢了一批底层将士,封作各地总兵,更将黄飞虎破天荒的封作了王——镇国武成王。

    现在,平定北海之乱,虽不如扫灭东夷,但依然需要论功行赏。

    但在经历过大隋、大昆两个世界之后,帝辛不打算按照过往的封赏之法来了。

    天有十日,人分十等。

    大商朝廷之中,按照等级,可以分作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

    但军卒之中,由下至上,等级却没有那么分明。

    高阶武官,如镇国武成王、左军上将军、各地总兵等。

    低阶武官,伍长、什长、百夫长等等。

    中间却是断层的,远不如隋朝军中等级制度成熟,总兵除外,其他各军长官,几乎都是世袭的。

    像朝歌三师,过往便是如此。

    世袭虽然稳定,但却难以激发军卒奋进之心,更多贪腐之事。

    天下将乱,帝辛又岂能容忍此事继续下去。

    帝辛便找来太师闻仲,与之商议此事。

    帝辛道:“太师,朕欲封赏北伐之军!但朝歌三师,世袭多年,贪腐成风,毫无战力!朕决意改革封赏之法,不再以世袭官位相授!”

    闻仲道:“沙场征战,不过求一个封妻荫子!若不能世袭,如何激发诸将之心?”

    帝辛则解释道:“朕欲将军中官阶与实职分开!”

    “按照功劳,可将军中将士,同文臣一般,品级封为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

    “同时,军中亦改制,由下到上,职位分作锐卒、伍长、什长、队副、队正、旅帅、校尉、亚将、大将、统帅十等。”

    “其中三公,便如太师和镇国武成王,倘若出战,便能作为统帅,执掌一军。”

    “而大夫,则可作为大将,执掌军中左中右三军中的一军。”

    ....

    “至于隶,则能够担任队正,掌管百人。”

    “获得封赏的将士,入军则可按其品级,担任不同职位;退伍,校尉之上,则能按照品级,领取不同俸禄。”

    “如此一来,常备军除外,倘若重建军队,则各级军官,就非常容易任命了。”

    “而各级军官,即便离任,亦有俸禄,不会对调离原位而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