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五德与五福

凡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少姝的山水最新章节!

    卫铄见少姝自己都讲了出来,索性顺势向思霓躬身求道:“还请思夫人赐字以观。”

    思霓仍是好整以暇的态度,看不出有丁点的意外,她手把茶盏,慢悠悠地答道:“书写这字时,身边辅以梅花玉的器具,想来最为称心得当,亏了卫姑娘细腻,研深到如此境地。”

    卫铄面上微微泛起了红晕:“多谢思夫人夸赞,此玉最难得之处在于它有五色相间,而每一色又都浓淡相宜,据传夫人能将此玉的五色融于字中,那方为真本事。”

    钟会正品着香茗,这时也正襟危坐,老实请道:“不敢相瞒,在下亦有此意。我等只求尽兴一赏,夫人不必有所顾虑。”

    “诸位如此雅好,怎能有负盛情,我只得恭敬不如从命了。”思霓浅笑着优雅起身,瞥了眼少婵,“就以‘寿’字为题吧?不过区区拙笔,望贵客雅正。”

    少婵“哦”了一声,当下会意,立刻陪着少姝取来纸笔并各色颜料,石生自然不敢怠慢,快手快脚,也跟着上前帮忙。

    待一切铺排妥当,有礼周到的石生低声说:“夫人请书。”

    思霓走到案边,略作沉吟,就开始挥毫泼墨了,但见她落笔如飞,凝神静气地书写之中,仿佛周遭一切已经与她无关,浑身上下透出的气场甚别于平日里的温婉内敛。

    梅花篆字的“寿”字在她笔下仿佛慢慢地活了起来,累积出灵动盎然,两位客人只觉满眼里皆是繁花似锦,那些盛开的梅花如潮水般涌动着,一浪高过一浪,渐次溢出梅花篆字的轮廓,抖落掉冬日里的残雪,芬芳吐蕊,直直地朝自己扑面而来。

    少姝见两位客人先是交错地放声惊叹,然后一会儿趋近,一会儿踱远,眼睛时而睁圆,时而眯缝,半天里不发置评,聚精会神的举止看着分外有趣。

    片刻之后,纸上留下了一个硕大的字,或者说一团金绿簇拥的花,犹如众星捧月般,更加衬托出其字的风骨神韵。

    思霓搁笔,坦然解释道:“权当仆妇为公公准备的寿礼了。”

    “夫人功力深厚,堪称书画双绝,请大家细观这个‘寿’字,里面藏着肆意盛放的花朵,而花朵中又嵌着遒劲的笔法,可谓精妙绝伦!”钟会喜上眉梢,滔滔不绝。

    “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字交融,相映成辉。”卫铄拼命地点头,惊喜与兴奋混合的视线一刻也舍不得挪开,且一迭声地赞叹不已,“人说妙笔生花,今日目睹了思夫人之书才算明白。”

    “二位切莫过誉了,仆妇愚钝之技不足挂齿,受之有愧。” 思霓淡然地笑着,谦逊的情态再度恢复如初。

    “叔母的“梅花篆字”自成一体,诚为献寿的上上之选。”少婵语带骄傲地说到这里,转而言若有憾道,“唉,见了叔母的这幅字,阿翁他一定是美气得胡子根儿也要翘起来,我们准备的东西更是没法子入眼啦。”

    思霓忙着摆手:“这是说得哪里话来,寿礼都是孩子们用心准备的,太公他宝贝还宝贝不过来,又岂会厚此薄彼啊?”

    少姝忍不住插嘴道:“一字之妙在于寓意深远,我觉得这梅花篆字的写成的‘寿’不光是好看,而且还有神奇的力量在里面呢!”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随即卫铄哈哈大笑起来:“少姝姐姐果是个妙人儿!这‘寿’字不但形似梅花寓意长寿,还有神奇的力量在里面!郭太公若是得此字幅,必定福寿双全!”

    少婵却道:“不止于此,要知道梅是传统名花,五瓣具足,又名‘五福花’的呦!”

    “少婵姐姐说的是哪‘五福’?”卫铄不太确定地眨了眨眼。

    “《书经》上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卫铄伸出五指数了起来:“这‘寿’当然指命不夭折且福寿绵长;‘富’是指家财丰足且地位尊贵;“康宁”是指身体康健且心灵安宁;‘好德’是指生性仁善且宽厚平和;“考终命”的“考”是老的意思,即尽享天年,得以善终。——梅报五福,若能得到,还真是十全十美!”

    少婵又道:“梅花凌寒独开,坚韧不拔,傲骨铮铮,而这五福虽然寓意着不同的人生企望,但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修心炼身,才能真正获得这些福报。”

    “是啊,这五福之中,好德是福气的根本,而所有福气是好德的结果。”思霓颔首道,“寿之因是好生护生的智慧;富之因是施财施恩的节义;康宁之因是互惠无害的诚信;善终之因是安祥自在的饰终以礼。”

    “叔母说得真好,上回少姝妹妹引我们深谈了五德,看来,五德与五福确属一脉相承了。”少婵附掌而乐。

    “怎么回事?”卫铄接着追问。

    少婵推脱不了,便将他们兄妹追慕有道先生遗泽,畅述五德的来龙去脉简要地告诉了她。

    钟会也连连点头,赞道:“士族高门之谱学,无不周备相沿,却从未听闻有如许讲法,别出心裁,嗯,我大约有些了解了,何以子猷他会全副精神扑在华岩馆上了。”

    (谱学:即士族的族谱与家谱,它是家世的记录,是家世教育的教材。魏晋之际谱学发达,作为高门,不可不谙谱学,如会稽孔奂“详练百氏,凡所甄拔,衣冠搢绅,莫不悦伏。”【《陈书》之《孔奂传》记载】)

    “这梅花篆字写就之后,通常应该放一放才会显色,如不嫌弃,愿从旧作中拣选两幅送于两位,少姝你去取来吧。”

    少姝应着,返身入后窑,很快怀里抱着数卷出来了。

    钟会与卫铄小心接手,坐下来,轻轻地展开,二人不觉眼前一亮,确实,这些都是旧文,色调却比初写之作格外明艳了三分,片片花瓣冰肌玉骨,跃然欲活。

    钟会两下里对比着,叹道:“还真是花朵完全绽放的样子!”

    卫铄兴奋道:“老天,莫非与世间梅花的舒放一样,日濡月染,渐入佳境?”

    奔着共同的话题,主客之间益发融洽,厅堂里充斥着明亮舒适的气氛。

    不知不觉,他们又赏玩了半日,才各自选出了一幅最为钟意的,珍而重之地交待下人收起放好,一并向思霓道谢。

    石生沉声吩咐丫鬟往匣子里收字,然后自说自话地幽幽道:“嗟我殊观,百卉具腓。心之忧矣,孰识玄机?”

    (“嗟我殊观”句:出自嵇康的四言诗,意思是可叹我莲花只能单独成为美好的景观,因为百草都枯萎了。心中忧虑着,有谁能识得其中深奥的玄理?句中“我”指莲花,兼喻作者自己。文中移接,用到了同样在百花调零时盛开的梅花身上。)

    少姝闻言一个激灵,凑过去问道:“石大哥可是在念叔夜先生的玄言诗?”

    (玄言诗:魏晋时期玄学兴盛,“玄言”是指有关易老庄之三玄之学的清谈、清言。“玄言诗”作为一个指称魏晋时期流行的言玄的哲理诗的专名,大约出现于二十世纪以后,朱自清、范文澜等先生是较早使用该词的学者。)

    看着那不拘细行,距离越来越近的娇俏小脸,石生有些控制不住慌张,忍不住后退了一小步:“是了,先生的诗作我很喜欢,闲时常常吟诵,总觉得当中自有深意,亦有难以言表的悲伤与无奈。”

    “是,天地茫茫,玄机重重。”少姝缓缓地点着下颌,仿佛心有戚戚焉,不知为什么,她看出石生身上似也带出了几分文士的忧郁。

    “哦,在下无端卖弄,实无他意,只是觉得对于梅报五福能与人的修为好德相连接,确为精巧,不由得生出了感慨。”

    “石大哥过奖啦,其实我们并不是特意要去参透什么玄机,只是随性而发,乐意琢磨身边的人与事,感同身受罢了。”

    “姑娘们察慧明悟,不愧是有道先生的后人。”石生越发高看一眼,又道,“令堂绝技,引人折服,想来少姝姑娘已得了真传?”

    “哈,我只会认,不会写,”理所当然地讲了出来,连少姝也觉得自己脸皮老厚,她欲语还休,还是讪讪地笑了,“我欠缺卫妹妹那份学书的热忱,没有耐性,总也坐不住。”

    “对,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她的那股热忱的确非同一般,并非普通少年人自有的不会持续太久的热忱。”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语出《庄子》,意谓用心专一,才能使精神集中。喻指做任何事情,必须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方有所得。)

    “倒是少婵姐姐,我们在大宅时她时常过来请教家母,也修习过好一阵子,话说回来,她是真的醉心于美好天然的事物呢。”

    “看得出来。”石头的视线有些恍惚起来,“士族子弟,无分男女,但凡是兴之所致,理当多看一些,多学一些,我觉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