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始于心,终于心

凡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少姝的山水最新章节!

    “先生游太学时,对宦官专权、肆行无道的腐败朝政大加挞伐,扬清激浊,褒贬朝臣,一时朝野成风,竟以臧否相尚,致使公卿以下均惧其贬议而不敢登太学之门,后党锢之祸起,许多师友见戮遭难,他赤子一言:贤人亡矣! 此其节义之德。”子献说得掷地有声。

    “先生以名士身份游历陈国、梁国、汝南、颍川、陈留、东郡等国,以礼敬人,尊礼安人,留下几多佳话轶事,后回归故里,于华岩馆门下受徒千人,学有秩序,民风井然,此其持礼之德。”少婵道,“周公制礼作乐至今,虽时移世易,但有德者,言语行事莫不以守礼为上。”

    “先生观乾象晓危邦不支,大厦既倾知诤死无益,遂投身于传经授业,孜孜不倦教导弟子,延续澄清天下之志,外出世而内入世,此其明智之德。”少妍道,语气里有一股少见的铿锵之风。

    少嫆接口道:“为人一世,要能不断找到希冀所在,哪怕只有微弱的星星点点,亦是超脱而稳健的智慧。”

    “先生性明知人,恂恂善导,犹重讲授修学为人之大义,士子莫不争往从之,他多于其间提携英彦,议人休咎,了若目睹,皆言后验,使埋没乡间的璞玉浑金得以现世,此其诚信之德。”子默道,“即方才所谓诚信之出神入化了。”

    (休咎:吉凶祸福。)

    “先生由始至终一介布衣,得‘天下楷模’李元礼先生厚待,赞为‘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这称颂世所罕有。”

    (李元礼:即李膺,字元礼。东汉名臣,太尉李修之孙、赵国相李益之子。)

    “蔡中郎曾有言‘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仅此一斑,足见对先生敬仰之致,生前高名扬于天下,身后天下仍高其义。”

    (蔡中郎:即蔡邕,字伯喈,东汉名臣,文学家、书法家,他所作“郭泰碑铭”,后成为一则汉语成语,意指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的碑文;另据《太平寰宇记》载,周武帝时除天下碑,唯有郭泰碑被下诏特别保留。周武帝宇文邕,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蔡邕所撰碑文,萧统将其收录于《文选·卷五十八》。萧统,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长兄;笔者特将碑文附录于本章之后,希冀有更多的人能欣赏得到。)

    “同郡名士宋冲称‘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先生确实无愧斯言。”

    之后亭内不再有人言语,大家深陷追思先祖之德,动容之下一时难以自拔。

    “好了,”就像随意捻起个寻常的物件,少姝说着,将那不知何时复归原样的种子收入香囊中,又轻巧吟咏出声,“藤援绕指柔,果熟落英香。倩语话葫芦,进德辨消长。”

    (绕指柔:出自西晋刘琨《重赠卢谌》“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消长: 语出《周易 否》:“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也引作“君子道消,小人道长“,意指君子之道减弱,小人之道便增长,比喻此消彼长。)

    “这四句一出来,少姝的‘戏法’可就妥帖做足了。”

    好一派其乐融融。

    子默轻轻抚弄着手心,犹在回味方才奇观:“怎么回事,少姝姐姐这个新戏法,我好像很早以前在哪里见过?”

    少婵也点头应道:“还真是啊,似曾相识,我也正自琢磨哩。”

    待她说完,少妍少嫆惧是一愣,显见感同身受。

    “兴许,是咱们梦里见过的,亦未可知。”子猷笑起来,“孟子云,‘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也许和少姝这戏法曾几相逢一般,五德本自在人心中,要常思自省,以此陶冶性情,方可见功,否则,便是怀珠行乞,持灯觅火,徒增劳倦而不知了。”

    (“非由外铄我也”句: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大意是美德不是由外面渗入到我内心的,是我本来就有的,只是未曾思考罢了。)

    “原来如此。”

    兄长剖析鞭辟入里,弟妹们莫不心有戚戚焉。

    “哎,想起来了,子猷哥哥,”少姝笑道,“我听舅舅讲过,儒家将仁、义、礼、智、信五种品行称为五德,而作为医师,亦有将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亦视为五德,以仁德滋肝木,义德敛肺金,礼德养心火,智德藏肾水,信德厚脾土,真可谓调理心性、滋养五脏了。”

    “五内舒朗,才不致于动辄七情郁结,缠绵难尽,思虑阻滞。”听到五德养生之论,简直说到了王文娟的心里去,她侃侃道来,话语间不经意看向少婵。

    “道能遍物,物即是道。”少婵眼中透着光,摩挲着手里一直把玩来的玲珑玉石,“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道能遍物”等句:出自道教学说。)

    “这倒不假,自古来,五行说广行儒、墨、道、法、兵、医诸家之间。”子献也是个杂学通,“近来我闻释家亦有五行的说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称五门修行,据传为菩萨之行门。”

    “始于心,终于心。儒者正心,道者关心,释者明心,看来,三家本如然,全为了性玄呐。”子猷不住颔首,“观人此生,真正得到过而迸发光耀者,唯有修悟入心的道德,将精神力气放在任何他处,皆是无功而返的耗费,为人为学,终要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

    众人唯唯称是之际,没留意小羲蹒跚而入,还伴着他那脆生生的稚音:“德者,得也——”

    (德者,得也:王弼曾于《老子》第三十八章之中作过这样一个着名的解释:“德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焉。何以得德?由乎道也”。王弼,曹魏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

    大家乍听之下,如闻天籁,顿时稀罕得不要不要的,子猷更是合不拢嘴,他一把抱起宝贝儿子,脸上写满了期待:“好孩子,说的什么,再说与为父听听?”

    小羲摇头晃脑地复核了一遍,这回咬字更加清晰无误,大家听了个个笑逐颜开。

    少姝抚掌笑道:“好样的小羲,天赋异禀啊,这不明白着告诉世人,德者,人之所得于天也!”

    “对,对,天然自生!”

    “既为生而备之,足见因在人身!”

    “是心本自具有!”

    忽忽来了这么一出,也许是孩子平日里听得太多,也许是因有叠字好记易诵,但见叔叔和姑姑们俱是欢喜,小家伙才不会费心寻思,一味双眼弯弯,蹬着小腿开怀高乐不已。

    从庙宇里绕将出来,已近日中,大家又来到前日曲水流觞的泉边,四散坐了,进些糕点裹腹。

    少嫆撩起裙边,嬉笑着寻到泉眼边掬水喝,小羲也了跟过去,姑侄俩喝了一通还不够,少嫆又拿出老大的水壶来,准备接满了带走。

    旁边认得的或不认得的,全都看得骇笑不止。

    少嫆才不理,嘴里叨叨个不停:“要知道,这泉水可是非同一般,昨日人们只记挂着用它烹茶吃酒,将其甘芳原味忘了个干净,唔,滑柔无比,光喝它也够够的了。”

    少妍嫌她举动不雅:“喝就喝呗,你怎么还把那么大的水壶也‘顺’出来了?”

    “看来是早就打定的主意。”少婵掩嘴乐。

    “我倒想把庐内的匏壶拿走用用,怕是少姝姐姐也做不得主哇!”少嫆贪心不足。

    “得亏没说,那不是成心给人出难题?”少妍飞她一记白眼。

    “言而总之,最牢靠的还得是自食其力,待我把这两大壶装得满满当当,带回去给大人们尝尝鲜儿!”原来这才是少嫆的盘算。

    看她踌躇满志的欢脱小样儿,两个姐姐不觉相视嫣然,话锋为之一转。

    “小妮子当真有心了。”

    “唔,是比咱们想的周全。”

    这边厢,王文娟设席泉侧,美滋滋地发挥手艺,烹好了一壶清茶,本想呼唤大家同享,但见他们三三两两忙于奔走戏水,笑闹不绝,遥未尽兴,便只与子猷递上一杯,两人趁便酽酽地斟饮受用起来。

    “少姝妹妹真是奇思天纵,妙想非凡。”王文娟呷了一小口,为朱唇增艳了几分,“那样的幻术,几乎跟真的没什么两样,我在洛阳时从未经见过,咦,倒是听闻一则,说有徐姓某人,曾于市间从人乞瓜,其主不与,他便索要了瓜种,杖地而植,万目攒视下,当即瓜生、蔓延、生花、成实,我每入市间闲逛,无不盼着也能赶上一番巧遇,又总是无缘,哎,你说少姝妹妹的好本事,莫不是要直追此等高人了?”

    (徐光种瓜:出自干宝《搜神记》,将此类故事传承并丰富者有蒲松龄《聊斋志异》之《种梨》,后亦漂洋过海,在梦枕貘《妖猫传》中再度出现,由衷向卓绝的志怪小说鼻祖致敬。)

    附录:《郭有道碑文》 东汉蔡邕作书

    作品原文:

    先生讳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寔有懿德,文王咨焉1。建国命氏,或谓之郭,即其后也2。先生诞应天衷,聪睿明哲,孝友温恭,仁笃慈惠。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3。遂考览六经,探综图纬4。周流华夏,随集帝学。收文武之将坠,拯微言之未绝。于时缨緌之徒,绅佩之士5。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袪其蔽6。州郡闻德,虚己备礼,莫之能致。群公休之,遂辟司徒掾,又举有道,皆以疾辞。将蹈鸿涯之遐迹,绍巢许之绝轨8,翔区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禀命不融9,享年四十有二,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

    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悼,靡所寘念。乃相与惟先生之德,以谋不朽之事10。佥以为先民既没,而德音犹存者,亦赖之于见述也。今其如何而阙斯礼!于是树碑表墓,昭铭景行。俾芳烈奋于百世,令问显于无穷11。其辞曰:

    于休先生,明德通玄。纯懿淑灵,受之自天。

    崇壮幽浚,如山如渊。礼乐是悦,诗书是敦。

    匪惟摭华,乃寻厥根。宫墙重仞,允得其门。

    懿乎其纯,确乎其操。洋洋搢绅,言观其高。

    栖迟泌丘,善诱能教。赫赫三事,几行其招。

    委辞召贡,保此清妙。降年不永,民斯悲悼。

    爰勒兹铭,摛其光耀。嗟尔来世,是则是效。 [1]

    注释:

    1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寔有懿德,文王咨焉:《左氏传》曰:晋侯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亡,虞必从之。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虢叔,王季之穆,为文王卿士。将虢是灭,何爱於虞。《毛诗》曰:我求懿德。《国语》,胥臣曰:文王即位,而咨于二虢。韦昭曰:咨,谋也。

    2建国命氏,或谓之郭,即其后也:《左氏传》:师服曰:天子建国。又众仲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公羊传》:晋献公谓荀息曰:吾欲攻郭,则虞救之。攻虞,则郭救之。如何?高诱《战国策注》曰:郭,古文虢字也。

    3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周易》曰:贞固足以干事。《韩诗外传》曰:设於隐括之中,直己不直人,蘧伯玉之行也。《孙卿子》曰:拘木必将待隐括然后直。刘熙《孟子注》曰:隐,度也。括,犹量也。《苍颉篇》曰:矫,正也。

    4考览六经,探综图纬:《六经》《五经》及《乐经》也。图,《河图》也。纬,《六经》及《孝经》皆有纬也。

    5缨緌之徒,绅佩之士:《礼记》曰:子事父母,冠緌缨。郑玄曰:緌,缨饰也。孔安国《论语注》曰:绅,大带也。《礼记》曰:凡带必有佩玉。

    6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尚书大传》曰:百川趍於东海。《曾子》曰: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

    7童蒙赖焉,用袪其蔽:《周易》曰:匪我求童蒙。袪,犹去也。

    8将蹈鸿涯之遐迹,绍巢许之绝轨:《西京赋》曰:洪涯立而指麾。《神仙传》曰:卫叔卿与数人博,其子度曰:向与博者为谁?叔卿曰:是洪涯先生。皇甫谧《逸士传》曰: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及尧之让位于许由也,由以告巢父焉,巢父责由曰:汝何不隐汝光,何故见若身也?

    9融:毛苌《诗传》曰:融,长也。

    10不朽之事:《左氏传》:穆叔曰:太上有立德,此之谓不朽。

    11俾芳烈奋于百世,令问显于无穷:《典引》曰:扇遗风,播芳烈。《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莫不兴起。《毛诗》曰:显显令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