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婢女素兰

鱼不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长生武道:开局一把剪彩刀最新章节!

    第315章 婢女素兰

    酒宴过后,就是正式的纳征礼节了。

    纳征,又称过大礼、纳成,是婚嫁“六礼”的第四礼,也是六礼中最重要的一个,即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和礼书。

    唐朝初年,儒家经学大儒孔颖达就曾在对《礼记·士昏礼》的注释中提到:“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

    对于中原百姓而言,唯有经过纳征仪礼,男女双方之间的婚约才算完全成立。

    一般来说,纳征要在大婚前三十日内,男家请两位或四位身为全福之人的女性长辈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

    女郎家如若收下了聘礼和礼书,就算真正认下了这幢亲事,即民间百姓所谓的“定亲”。

    至于纳征时男方家送去女方家中的婚书,则分别为聘书与礼书。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是指在纳吉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而礼书则是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主要是为了记清楚双方家族往来的聘金和聘礼数目。

    苏鹤这一次在幻境里的身份是一个渔夫,尽管掌握着亭鱼这种美味的稀缺资源,能够从各地富商大户那里赚来不少钱粮,但家境也并不算太好,尤其跟上官家和李家这种世家豪门比起来更是远远不如。

    因此幻境为他准备的聘礼乃是大雁若干、鹿皮两张、彩布五匹,三位女郎家每家都是一样,算得上是中规中矩、不偏不倚,既不张扬也合乎情理。

    说起来,在唐朝乃至更早的两汉时期,被后世人所深恶痛绝的“天价彩礼”的问题,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了。

    《贞观政要》中,就记载了当时有部分家族嫁女时开口索要大量聘礼是真实历史,如同买卖——“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

    实际上,在唐朝时期把嫁女儿当做买卖的人家绝对不在少数,着名的新乐府诗人元稹就有诗曰:“阿母怜金重,亲兄要马骑。把将娇小女,嫁与冶游儿。”

    说的正是女子的兄长问母亲要马骑,可由于家里贫困,母亲没有钱为儿子买马,于是就将女儿嫁给了一个浪荡公子,用换来的彩礼为儿子买了一匹良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早在太宗皇帝李世民在位时期,《唐律》就对民间聘礼的收取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不同阶层的人对应不同等级的聘礼,不得随便逾越,寄希望于以此来杜绝这种等同于卖女儿行为的出现。

    但在宗法社会和“皇权不下乡”的时代里,几条并不算多么严格的律令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民间收取高额聘礼的行为依然是屡见不鲜,州县官府也大多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多也就是在因聘礼问题爆发死伤之事时出面处理罢了。

    当然了,苏鹤等人所处的整个小千世界都是属于若耶溪福地的,在福地之灵的授意下,自然不会有索要高额聘礼的现象出现,上官夫子和李县令都表示很满意,笑着接过了苏鹤躬身递过来的两封婚书。

    周围的宾客早已等待这一刻多时了,见此情形,当即纷纷起哄叫嚷了起来。

    “苏郎君好福气啊!”

    “上官夫子好眼光!苏郎君未来前途定然不可限量啊!”

    “李县令真乃豪爽之人呐!”

    “苏渔夫以后搬到县城来住,没人在亭溪捕捞,咱们还怎么吃亭鱼啊……”

    在众人的起哄声中,苏鹤第三次躬身行礼,将聘书和礼书交付与公孙莹在幻境里的叔父。

    聘书和礼书已达,等到亲迎接新娘过门的那一日,苏家再将准备好的迎书送给女方,这“三书”之礼就算成了。

    等请期之后,再亲迎三位女郎到苏家,完成了“请期”和“迎亲”,这“六礼”之礼也就圆满了。

    纳征礼结束之后,苏鹤正想再从婢女素兰口中套几句话,突然眼前又是熟悉的一阵恍惚,待睁开眼时,他正穿着一袭红衣站在苏宅门槛前,周围敲锣打鼓之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苏鹤如何还猜不出来?请期约定的半年之期一闪而过,此时怕是已经到了迎亲日了。

    一切确如苏鹤所猜测的那样,三家女郎的花轿刚刚过门,帘子一掀,三个娇滴滴的女郎从轿中款款走出,正是上官婉儿、李令月和公孙莹。

    苏鹤一袭红衣,而三女则身着绿服,男服绯红,女服青绿,正合乎唐制的所谓红男绿女。

    而苏鹤也一眼能够看出来,她们此时身上所传的衣裳都是极具唐朝时代特色的钗钿礼服。

    钗钿礼服,是在南北朝时期花钗大袖襦裙或连裳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十分华丽端庄。

    虽然得见三位女郎,但苏鹤却并不能从上官婉儿的眼神中得到什么示意,因为此时此刻,三女的娇颜前分别竖着一个团扇遮盖他人的视线。

    说到成亲时女子脸前的团扇,可绝不仅仅是一个扇风纳凉的工具,成婚之日用团扇挡住脸的这个行为,从唐代开始盛行一直延续到宋代,叫做“却扇”。

    具体来说,其实就是新郎新娘交拜后,放下扇子的这个动作,却扇就表明从此成为夫妻了。

    后世纪晓岚所着写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就曾记录了一桩与却扇有关的事情:“灞州一宦家娶妇,甫却扇,新婿失声狂奔出”,洞房花烛夜,新妇刚刚拿下遮挡脸蛋儿的团扇,结果顿时就把新郎吓得失声夺门而逃,也是一件奇事趣闻。

    此时爆竹虽然已经被发明出来,但尚未成为百姓们成亲之日时的首选,直到中晚唐时期,成亲放爆竹这一习俗才渐渐被人们广泛接受。

    故此,苏宅门前并无任何爆竹之声,只有锣鼓之声。

    苏鹤正准备与三位女郎进屋拜堂时,突然变故又生,半空中道道黑气显现,下一刻,数息的桀桀笑声回荡于四方山野。

    十身红袍一卷,十个脸戴青铜面具的红袍人赫然出现在天空之中,正是天魔盟十大天魔。

    望着下面苏宅门前那喜气洋洋的样子,天魔三就气不打一处来,怒道:

    “该死,我等被那虎妖重伤,养伤就养了半年,又耗费了三年多的时间才找到那个夺走人脸的小子,你们倒好,乐呵呵地在这儿拜堂成亲呢?”

    天魔二则直截了当道:

    “无须与这些贱民们多言,尽数灭了就是。”

    说罢,天魔们各自施展魔道法力,滔天的杀机弥漫苏宅上空。

    院落内,苏鹤和上官婉儿不约而同地偏头望向跟随上官家队伍一并来此的婢女素兰,想看看她是何反应。

    此时小婢女也是银牙紧咬,却又不敢出声斥责,只得在内心怒骂了一句。

    “十头蠢猪!就知道坏我的好事!”

    下一刻,小婢女藏在身后的双手轻轻一点,天空中顿时风卷残云,数不尽的庞大灵气所构成的狂风瞬间就将吓傻了的十位红袍天魔无比霸道地吹到了天际,不知所踪。

    偷窥到这一幕的苏鹤和上官婉儿瞳孔微微放大,彻底印证了此前在心里的猜测。

    果然,福地之灵在小千世界的化身就是你,婢女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