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让雨水飘一会儿

鱼不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长生武道:开局一把剪彩刀最新章节!

    第289章 让雨水飘一会儿

    除此之外,王维身形高大、姿容俊逸、一表人才的外貌条件,也让他成为当时长安城内外无数少女的倾慕对象,是当之无愧的天下“顶流”。

    开元九年高中状元之后,王维被封为太乐丞,掌管宫中的音乐和礼仪,亦成为京城达官显贵的府中常客,文名不断传扬。

    别的不说,仅凭他十五岁时,意气风发地独自来到东都洛阳参加科举时,随手的一句“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就已然名动京城,更成为后来李太白模仿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之原句。

    后来,一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被祁王府天下第一乐师李龟年谱曲演唱之后,直接红遍京都。

    十七岁时,一首在长安乐游原苏鹤亲眼目睹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再次让王维红遍京城,声名鹊起。

    可以说,王维的诗文名声,在同一时代里,根本没有任何人能够成为他的敌手,无论是李白,杜甫,还是孟浩然,这些人都只能等王维的光芒逐渐不再那么耀眼夺目,王维本人渐趋归隐之后,才能真正开始展露自己的光芒。

    这也是为什么当王维写出一首才气力量仅为达府的诗篇后,望雨文会上的众人会这般失落的缘故。

    而另一边,杜甫将这首《苦热行》读了一遍又一遍,虽然感觉到确实有一股独到的韵味在其中,但诗文本身确实算不得上乘,不由得疑惑起来。

    不应该啊?

    以王维的笔力,怎么会真的只写出一首达府之诗呢?这其中玄机究竟在何处?

    杜甫百思不得其解,无奈,只得回头躬身向上官婉儿请教。

    “右相,王侍郎此诗句中可有其他深意?下官敢请右相指点一二。”

    见众人都跟着杜甫躬身请求指点,上官婉儿也被勾起了好奇心,起身走到了桌案前,看到了王维所写的《苦热行》。

    在心中将诗句默默念过一遍后,上官婉儿抚掌笑道:

    “原来如此,王侍郎不愧是博陵县君之子,果然继承了令慈的博爱慈悲之心,真是一心为国为民的赤诚君子啊。”

    听到婉儿提及母亲崔氏,王维感激地躬身一礼,口中连言不敢。

    而一旁的一众儒士们则仍然是一脸茫然,全然不解上官右相话中何意。

    看着众人茫然的样子,上官婉儿轻声解释道:

    “这首诗若仅仅以文笔用字来论,确实不算上佳,甚至有些头重脚轻之感,但关键之处,在于末尾这四句。”

    说着,上官婉儿吟诵起这四句诗来。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站在一边静静听着上官婉儿讲解的杜甫,在经过提醒之后,猛然惊醒,惊呼道:

    “莫非是‘甘露门’三字?”

    上官婉儿笑着点点头,王维也乐呵呵地朝杜甫又行了一礼,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诗中深意在甘露门三字上,纷纷暗骂自己眼里不足。

    甘露门,又作甘露法门,乃是佛门用语,指代如来之教法。

    《长阿含经》卷一就曾提到过:“吾愍汝等,今当开演甘露法门。”,佛门经典《法华经·化城喻品》也有云:“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

    故而甘露就成为涅盘之譬喻,故趋赴涅盘之门户譬之为甘露门。

    此外,还有另一种理解,甘露门指的其实是昔年佛大先与菩提达摩共从般若多罗学道,并称为门下二甘露门。

    佛大先为罽宾国人,乃说一切有部之一师,为禅法之传持者;菩提达摩为南天竺香至国王子,乃西天第二十八祖,为中原禅宗初祖。

    因此在禅宗佛法修炼过程中,有不净与数息两种观法被称为二甘露门,亦堪称无上甘露门。

    王维这一首《苦热行》,全诗前半段如画般生动描写了这场大旱灾的暑热程度,到了中间则笔锋一转,探索起宇宙万法的源头,并在最后一句“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中,表达了佛门可解这场旱灾以及佛法能带给人们心灵深处的清凉之观点。

    最令上官婉儿惊叹的是,王维虽笔下流露佛法机锋和意境,然而佛门观法万千,绝非甘露门这一种,王维挑选这一词写入诗中,正是考虑到了崇玄署的存在。

    因为甘露门三字虽然是如来之教法,然而甘露二字在人类历史上的出处,正是道门无上典籍——《道德经》。

    《老子》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后来列子在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后,也在《列子·汤问》中写道:“庆云浮,甘露降。”

    甘露二字在道门中的含义,也就成了天地阴阳相合,万物流转周而复始的代称。

    所以,王维以甘露门作为诗句的收尾,正是一边借用了佛门之力,另一边则恰得其分地尊重了崇玄署在天下修士中的地位,各方面都拿捏的极其到位,实在难得!

    上官婉儿在点评过这首诗后,坐回了女皇李令月身边,对文会上的众人笑道:

    “文会本意乃是求雨解旱,济世安民,并不在于文辞华丽,才气多少,王侍郎这首诗虽然只是达府,但对于天下百姓的助力,恐怕还在杜尚书之上。”

    众人闻言,纷纷催促王维施展诗文才气,展现才气伟力。

    王维欣然领命,当即调集浑身才气注入诗词之中,随着才气的注入,一道道伟力逐渐显现出来。

    他与杜甫修为相当,皆为儒道六境,因此最终伟力如何,还是要看诗文的意境所在。

    无形之中,一缕缕清风吹拂而去,不知其去往何方。

    落在众人眼中,则看见的是才气都流落到了四面八方,好似毫无头绪地乱飞一般,一下子都急了起来。

    “错了错了!王侍郎,这才气都飘散到了不知道什么地方,如何还能聚集成阴云降雨啊!”

    “是啊王侍郎,快出手阻止一下啊,否则这首诗就算是白写了!”

    闻听着耳边众人纷杂的吵嚷声,一向心境淡泊的王维也忽生起玩乐之心,笑着促狭道:

    “让雨水飘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