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可不虑

鱼不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长生武道:开局一把剪彩刀最新章节!

    第254章 不可不虑

    过了大渡水,前面不远处巍峨矗立着峨眉山和乐山这两座高山,也就意味着他们此刻身处于剑南道境内。

    江边,禅宗六祖慧能向众人施礼道别:

    “阿弥陀佛,此番南下南疆得遇各位施主,受益颇多,如今诸事已了,贫僧当回韶州法泉寺潜心闭关,完善《坛经》法门,就此别过。”

    慧能原本在开南城一战兽潮被灭后就想离开,但被叶法善相邀留了下来,一并探查南疆境况,直到昨日才与崇玄署众道士经羊苴咩城返回大唐。

    此刻见慧能告辞,众道士们纷纷回礼致意,苏鹤则低声对慧能说道:

    “密宗及摩诃上师等婆罗门国佛修已入我大唐国内,彼辈野心不小,一向有一统中原佛门之意,兽潮平定后,往来南诏的中原人逐渐增多,我在大和城就听闻唯识宗当代祖师神泰日前已败于密宗善无畏。”

    “汉传佛门八派,除唯识宗、律宗外,就数禅宗庙宇众多、信众广大,摩诃上师必有侵吞禅宗之心,望大师能早做准备。”

    “如法泉寺遇难,可去信长安,小子定会全力促成政事堂及朝廷出力援助。”

    慧能笑着接受了苏鹤的提醒,随手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芦苇瞬间化作一叶扁舟,慧能踏步入舟,飘然而去。

    而苏鹤及崇玄署众人,自然是继续向京畿道的方向前行。

    在抵达终南山麓后,苏鹤也要和道长们分别了。

    临去前,苏鹤向叶法善问及崇玄署伤亡之事,叶法善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一抹悲戚之色。

    “唉,开南城一役,崇玄署失去了十七位玉衡境道士,十二天师也折损了两人,重伤六人,这是自两界战争以来,我道门伤亡最为严重的一次了。”

    苏鹤安慰叶法善道:

    “叶天师不必悲伤,苏某回去后就潜心修炼黄庭经,三年之内,定为崇玄署新添一位天师级道士!”

    “……”

    闻听苏鹤竟有加入崇玄署的想法,一旁的道隐天师司马承祯笑着提醒他道:

    “终南山乃道门祖庭,门下弟子须得扫除凡尘,一心向道才是,并非修炼了我道门功法,就可以算得上是崇玄署之人了。”

    “苏小友所修上清道镇派典籍——《上清黄庭内景玉经》,想必是来自婉儿师侄吧,她未经崇玄署许可,擅自将修炼典籍传于他人,这本就不合道规,安能再让小友混入崇玄署山门?”

    叶法善也点头道:

    “不错,你尘缘未了,正如此前的婉儿和令月一般,纵然一时拜入三清门下,也终免不了再离道门而去,何苦来哉。”

    “况且苏小友若是拜入崇玄署,于上清道是第十六代弟子,正一道和灵宝道则是第十七代弟子,而婉儿和令月皆为上清道第十三代弟子,相隔了三代辈分,你们日后还怎么相见啊……”

    苏鹤闻言有些懊恼,扭头看向一旁的宗玄天师吴筠道:

    “上清道弟子或许须得遵守太上金科玉律、不近女色,但我记得正一道创派始祖张道陵天师就曾‘治病事皆采取玄素’,后世抱朴子葛洪道人亦提出‘玄觉丹道、阴阳双修’之法门,正一道应该是不排斥门下弟子亲近女色的吧?”

    宗玄天师吴筠突然被问及此事,愣了一下,随即抚须笑道:

    “老子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兮其若存,用之不勤。’”

    “不错,符箓、降神、房中,这三门道术确是我正一道修士的主修道法,其中,房中术更是被视为足以通往天地大道的长生久视之道,只是自汉末以来,修炼房中术的正一道弟子越来越少,此法也逐渐被世人遗忘。”

    吴筠原本还兴致勃勃地侃侃而谈正一派对天地大道的理解,但在看到苏鹤那一脸热切的表情和两位师兄的眼神示意后,话头猛然一转,反过来劝说苏鹤道:

    “……尽管如此,正一道也是我道门正派,长幼有序,绝不可乱了辈分,苏小友如拜入正一道,纵然可寻女子为道侣,却也不能越过辈分寻找是十七代弟子以外的人。”

    见吴筠都这么说,苏鹤只能打消了拜入崇玄署的这一念头,毕竟他不可能为了此事而抛弃上官婉儿、李令月和公孙莹,万一到时候道门境界还不如武道,那可真就是得不偿失了。

    交谈的最后,叶法善对苏鹤好言相劝道:

    “苏小友,今后你在道法上的修炼有任何问题,如婉儿和令月也提点不了的话,尽管来终南山找贫道等人就是。”

    说罢,叶法善便转身向终南山上飞去,众道士也随他而去。

    谈话间,两人始终都对开南城一战的竹扫帚及道祖丹火之事避而不谈,尽管苏鹤和叶法善彼此心里都已经有数了,但现在看来,终究是时机未到。

    崇玄署众道走的时候,吴筠迟迟没有动身,待其他人都飞去数里远后,他不知从何处翻找出两本道经,悄悄塞给了苏鹤。

    苏鹤惘然地接过,定睛一看,居然是房中术最着名的两本典籍,《玄女经》和《素女经》。

    就在苏鹤又惊又喜之际,吴筠附过身来悄声对他言道:

    “房中术虽有《彭祖经》、《陈赦经》、《子都经》、《天门子经》、《容成经》等典籍,但这些经文流于表象,终究不如玄素二经更直通天地大道。”

    “容成公行玄素之道,年二百岁;甘始行房中之事,依容成玄素之法,在世百余岁,乃入王屋山仙去也;昔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故能毕该秘要,穷道尽真,遂升龙以高跻,与天地乎罔极也。苏小友得此经文,须得勤勉修炼,勿要辜负了贫道这一番苦心啊!”

    话音刚落,吴筠当即消失不见,仅留下苏鹤一人呆立在原地。

    良久,苏鹤才从巨大的喜悦中缓过神来,连忙朝着终南山的方向一拜再拜,感谢宗玄天师的传道之恩。

    抱紧了两本典籍,苏鹤甚至都舍不得放在空明玉里,随即喜滋滋地快速向长安城奔去。

    终南山距离长安城仅有百里之遥,以苏鹤此时开元境武修的速度,不出一炷香的时间就到达了城内。

    盯着把守城门的士卒们思索了片刻,苏鹤没有选择堂堂正正地从城门进入,而是疾速翻阅城墙而入,同时运用佛法之力为自己做掩护,自然无人发觉。

    之所以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入城,是因为他现在的身份不单单是大唐的左武卫大将军,更是南诏王。

    按规矩,下邦君主入上国之京师,须得提前遣使递交国书,礼部商议时日及进京路线,再发文书于沿途各州郡,命各地官署派兵护送。

    若是就这么草草入京,被有心之人指出此举不合礼制,岂不是给令月这个刚上任半载的女皇又添了不少麻烦?

    进长安城后,苏鹤一路直奔皇城内的太极宫。

    李令月登基之后,裁撤了原本李隆基最喜爱的兴庆宫,将六部百司、九寺五监及宫廷一应人氏都迁回了太极宫,至于大明宫,则是继续留给兄长李旦居住。

    到了太极宫,苏鹤就不必再掩饰什么了,一来左武卫大将军本就有巡视宫廷宿卫之权,二来嘛,长安的禁军基本上都是他一手挑选出来的,宫廷侍卫更是亲信中的亲信,对他的忠心只怕比李令月只多不少。

    大摇大摆地步入皇宫里,得知此事女皇和右相上官婉儿都在太极殿内召开朝会洽谈国事,苏鹤便悄悄遁入了太极殿内,躲在一根柱子后面,侧耳倾听群臣们在说什么。

    刚一进殿,就听到一个他十分熟悉的声音高声道:

    “陛下,今岁以来,各地频发未经向官署报准而私自建造佛门寺庙之事,州郡衙门派兵前往拆除,却被僧人煽动民众与官府对抗,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可不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