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泰山封禅

鱼不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长生武道:开局一把剪彩刀最新章节!

    消息传到苏宅,新婚燕尔、整日沉溺于温柔乡里的苏鹤听闻后,脑中思绪仿佛又有所触动。

    “皇帝……李隆基……”

    似乎有一种熟悉感。

    他决定去看一看。

    次日,苏鹤与两位夫人及一众随从下人,提前备好些果品酒馔,乘着马车向泰山赶去。

    至泰山山脚下时,此地已有数千人先他们一步而至,纷纷攘攘,人人皆昂首远眺,盼着能瞻仰皇帝风采。

    来到这里的大多是乾封县本地人,但也有些外地之人,尤其是河南道的富家贵族们,不惜千里之遥也要驱车纵马,来观礼皇帝泰山封禅。

    许是皇帝有意展示帝王威仪,故并未于道前派兵阻拦。

    只在南麓山路前设有禁军,以防有心怀不轨之人,或无礼小民冲撞了圣驾。

    李县令和上官夫子两家也占据了一块位置,毕竟是本县县令,他们所在位置视野极佳,正好可以眺望到泰山主峰。

    看见女婿一家前来,李县令和上官夫子招呼着他们过来,苏鹤与上官婉儿、李令月分别向两位老丈人见礼后,便与其一起静等着陛下圣驾。

    等待期间,周围众人议论纷纷。

    “哎,你知道吗,当年平定天下的太宗皇帝都不曾来泰山封禅呢,没想到我这辈子却能看到皇帝封禅。”

    “陛下亲平祸乱,如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封禅也是应该的!”

    “是极,是极……”

    ……

    另一边,玄宗皇帝李隆基已于一天前来到泰山脚下,见今日云淡风轻,气候上佳,于是斋戒沐浴一番后,将随行官员尽皆留在谷口,只携宰相及祀官等人一同上山。

    山下,皇室仪仗侍卫环列于各处,绵延达百余里。

    李隆基一马当先,骑马登上泰山主峰山顶,山顶处早就筑好祭坛以祀昊天上帝。瘗玉牒文,以五色土圆封,燔柴告天。

    《玉牒文》曰:

    “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

    “天启李氏,运兴土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极。高宗升中,六合殷盛。中宗绍复,继体不定。”

    “上帝眷佑,锡臣忠武。底绥内艰,推戴圣父。恭承大宝,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岱岳,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

    李隆基高声诵读过《玉牒文》后,宰相张说立刻奉上《封祀序颂》,,其余在场之人也一一述写文章,为皇帝歌功颂德。

    周围仪仗队鼓乐齐响,奏起恢弘大气的《封泰山乐章》。

    皇帝与宰相等人祀昊天上帝于山上,而群臣则祀五帝百神于山下之坛。

    向昊天上帝昭告了自己的丰功伟绩后,李隆基便离开岱顶。

    第二天辛卯,皇帝又在社首山祭祀了皇地祗,即后土。

    壬辰,李隆基在帐殿接受群臣朝觐,下诏大赦天下,并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其所享用的礼秩加三公一等。

    此番封禅大典,是由宰相张说首先向皇帝请奏,被封为封禅使者后,整个典礼更是由他一手操办。

    依旧例,封禅过后,所有三公以下的官员品级均可升一级。

    然而宴会上,李隆基突然发现,张说的女婿郑镒也坐在席间,还穿着紫色朝服。

    紫色朝服乃是五品以上官员的象征,郑镒本为从九品官员,就算声品一级,也远远不及。

    皇帝感到奇怪,开口问道:

    “郑卿升迁如此之快?朕竟不知。”

    郑镒在群臣面前被皇帝当庭询问,吓得冷汗直冒,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

    张说坐在首席,看着女婿不争气的样子,暗自叹了一口气。

    时逢封禅泰山刚刚结束,宫廷乐师黄旛绰在旁边一语双关地讥讽道:

    “此泰山之力也。”

    皇帝闻言,立刻便意识到是郑镒的老丈人张说所为。

    张说为这次封禅典礼忙前忙后,劳苦功高,李隆基不愿寒了张说之心,决定不再追究,并大声笑道:

    “郑卿真岳之子也,得山神厚爱,朕不及也。”

    一句笑话,便将此事揭过。

    而泰山为五岳之一,皇帝称赞郑镒是岳的亲儿子才得以升迁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此后,民间百姓皆称老丈人为“岳父”。

    ……

    昨日,封禅大典时。

    苏鹤站在山下,不知为何,他双眼竟目力极佳,山顶上发生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身边,上官婉儿和李令月亦然。

    《封泰山乐章》奏起时,山上的官员一起跪拜,山下的官兵、各国的使者和围观的百姓们纷纷跟着行礼,万众欢呼,普天同庆。

    而苏鹤三人却无动于衷,没有半点反应。

    好在其他人都在躬身行礼,并未注意到这一点。

    苏鹤不明白,明明自己也是个修习儒家“忠君爱国”典籍的读书人,还曾经进京赶考,为何心里却对陛下毫无敬畏之意?

    他想不到答案,于是不再去想,待封禅过后,就与两位夫人又回到苏家。

    这几年,他不就是这么过来的么?若非要事事想清楚,还活不活了?

    此事过后,由于不准备继续科考,苏鹤便按照自己的喜好找了一份活计,出资盘下了一个成衣店。

    成衣店,顾名思义,就是裁剪缝补衣裳的店铺。

    苏鹤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突然对剪彩布料有了兴趣,反正家里有钱,就每天剪彩些布匹、纸张、画卷为乐,成品较好的就送到店里去售卖。

    至于两位夫人,上官婉儿温柔贤淑,很支持他的选择,李令月则完全不理睬这些琐事,只是偶尔兴起,会跑到店里大肆搜刮一番。

    一家人就这样和和美美过了五年,二女始终不曾怀有身孕,原因不明,但两位老丈人从未过问此事,邻里街坊们好像同样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县里也没有什么流言蜚语。

    又过了几年,一日,苏鹤夫妇三人正在院内啃着瓜果乘凉,一个白发老者赫然从天而降,笑着看向三人道:

    “诸位,你们骨骼清奇、天赋异禀,是万中无一的修行奇才,将来必成大器,可愿入修行大道?”

    苏鹤懵逼地点点头,老者满意地一笑,丢出三本书卷,随即飞身离去。

    苏鹤低头一看,书名《天玄功》。

    给上官婉儿的是一本《太上黄庭内景玉经》,李令月手里的则是《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三人如有神助,修炼功法时,一日破境一境,十日就突破至三境修为,仿佛很久以前就

    七年后,苏鹤修炼至武道五境内视境,上官婉儿突破到了玉衡境,而李令月更是成为玉衡境大成修士,距离天璇境只差临门一脚。

    半年过去,泰山山贼勾结齐州、淄州、济州官兵反叛作乱,叛军一路向乾封县杀来。

    苏鹤夫妇三人果断出手,当场诛杀叛军首领,其余反贼被震慑得肝胆俱裂,纷纷放下刀兵束手就擒。

    叛军被除,全县得救,百姓们给苏鹤一家修建生祠,时时敬上香火供奉。

    苏鹤不知所措,明明破绽越来越多,可他为何仍旧不能勘破虚妄?

    某一天夜里,床边,苏鹤坐在一旁,看着婉儿用水洗去脸上妆容,忽然福至心灵,出言问道:

    “夫人,你为何……几十年如一日地戴着这枚梅花花钿?”

    没想到这句话竟把上官婉儿也给问住了,她素手抚摸着眉间,怔怔道:

    “是啊……明明并没有每日梳妆,可这枚花钿好像一直在脸上……”

    ……

    二人对视许久,突然同时笑了起来。

    苏鹤笑叹道:

    “原来如此。”

    这个世界的破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觅到婉儿或李令月身上的破绽,才可破局。

    这时,侍女小玉推门而入,惊呼道:

    “夫人,你怎么把那花钿洗下来了,这可是故去的大娘子留下来的,我每日都会给您装饰上去,毕竟是阿郎母亲的遗物啊。”

    见这方幻境仍在垂死挣扎,苏鹤在心里默念道:

    “面板,出来吧!”

    剪彩面板瞬间出现在他脑海之中,真实的记忆涌入脑中,幻境当即被破。

    苏鹤睁开双眼,眼前之景,正是若耶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