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离军东行,三王赋诗

鱼不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长生武道:开局一把剪彩刀最新章节!

    几天后,苏鹤正在营中修炼,忽然有军士报信称:

    “苏都尉,陛下有圣旨降临,天使很快就到大营。”

    圣旨?想必是来封赏先前之功的吧。

    苏鹤挥手示意那兵士退下,随即换了一身军中装束,昂首阔步地前往迎接。

    见到京城使者后,苏鹤愣住了。

    居然是王维前来,他不是应该在京城研习诗书准备科考么。

    王维冲苏鹤点点头,便当众宣读了皇帝旨意。

    册封苏鹤为游击将军、骁骑尉,赏赐绢十匹,蜀锦三匹,二百亩良田,另有果毅都尉、游击将军和骁骑尉三个官职的职田,由户部管理。

    官员们的职田,除非自己有特殊要求,否则都是由朝廷户部代为打理,本人什么都不用管,只每年坐收地租即可。

    王维宣读圣旨完毕,苏鹤等人躬身谢恩,王维将圣旨交到苏鹤手里,这就算是礼仪结束了。

    唐朝时期不比明清,接领圣旨时并不需要一概下跪,尤其边军这种地方,没那么多要求。

    正事了结之后,王之涣立刻冲了上来,拍着苏鹤的肩膀说笑道:

    “好个苏鹤!离京还不到一个月,就挣下这么大一份家业,看来这西北之地,还真是个进爵封侯的好地方啊!”

    苏鹤被他搂得紧,一把挣脱开来,嫌弃道:

    “魔诘奉圣命来宣读旨意,你过来做什么?”

    王之涣大手一拍胸膛,豪声道:

    “我这不是看你在玉门建功立业,羡慕得很,特意求族中长辈为我谋得个队正的职位,今后就在玉门和你并肩作战了!”

    苏鹤却笑道:

    “那你恐怕是要独身一人在此了,我数日前就已经称病致仕,书信早就送去了凉州都督府,想必吏部不日就会有批文到来。”

    王之涣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道:

    “你,你要致仕?你刚挣下的五品官啊……”

    王维也一脸惊诧之色地看向苏鹤。

    他虽不重功名,但在他和王之涣看来,苏鹤这身新官服是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杀出来的,弥足珍贵,岂可轻易弃之。

    但苏鹤自己心里明白,这份功劳与荣耀并不属于他,当然没什么好眷恋的。

    更何况,尽早从军中脱身是他早就想好了的,总不能一辈子都在这儿为李家守卫疆域吧。

    反正他此刻无心于官场,西明寺神泰秃驴也被叶天师吓破了胆,不敢再来烦扰他,用不着朝廷命官这个护身符。

    “呵呵,五品游击将军有何稀奇,武散官而已,又无实职,鸡肋罢了。”

    见两人还想追问,苏鹤连忙岔开话题道:

    “噢,对了,我虽然走了,但季陵也不算是一个人在此,正巧有你们晋阳王氏的子弟和你一起作伴,你们猜是谁?”

    王之涣想了想,道:

    “在玉门关的其他王氏子弟……莫非是……少伯?”

    苏鹤抚掌一笑,朗声道:

    “三王齐聚玉门关,岂非因缘凑巧?日后你们若能各自辉煌腾飞,定是一桩千古美谈!”

    随后,苏鹤亲自将王昌龄领了过来,还有他的叔父王校尉,四个同宗之人一朝相聚,很是寒暄了一阵。

    将近午时之际,苏鹤请众人吃了一顿西北美食,狠狠地尽了一把地主之谊。

    玉门关的粮草依旧紧缺,不可能让他们大吃大喝,苏鹤是特意骑马与四人赶至临近肃州的一处小镇里吃的这一餐。

    当夜,众人都在玉门关军营里安歇,王之涣自不必说,已经是营中一员了,而王维作为传旨的使者,同样有资格在边军营地里暂住一晚。

    第二日,吏部的批文就抵达了玉门关。

    朝廷准许了苏鹤的称病致仕,勋官骁骑尉保留,而职务官果毅都尉和武散官游击将军,都随致仕免去,另外还给了他一百贯的“慰问费”。

    可能是吏部的官员见苏鹤信里写得恳切,也感叹才二十岁的年轻人就“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了,这一百贯算是一种惋惜。

    苏鹤得了吏部的批文,立刻兴奋地打点行装,就要离开。

    一个时辰后,站在玉门关东侧二十里的地方,王家四人一起为苏鹤送行。

    王维接下来还要赶往沙州,宣读一些册封其他有功将士的圣旨,因此不能和苏鹤一道离开。

    临行前,苏鹤一股脑交给了王之涣十数瓶益气丹、培元丹等丹药,都是他在云梦宗时私藏的,并叮嘱他道:

    “季陵,你来的这个时机可不算好,我听闻陛下已经让潞国公郭虔瓘接替贺拔延嗣担任河西节度使,潞国公新官上任,难免要立几场军功以彰威严,纵然突厥不来犯境,他也可能主动引兵挑衅。”

    “你没有武道修为,只有儒修才气,战场上不易自保,我给你那些丹药,都是对武修颇有助力的,你可凭此在军中广交友人,战时相互扶持,方能平安。”

    王之涣点点头,收下了这些瓶瓶罐罐。

    一旁,王校尉早就备好了纸笔墨,笑道:

    “苏郎君将离军远行,儿郎们不出言相赠?”

    “……”

    苏鹤也满怀期待地看着三人。

    王昌龄腼腆地轻声道:

    “我与苏郎君相识不久,就以出塞为题吧。”

    说着,他便吟诵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校尉抄录在纸上,一道橙光赫然升腾而起。

    三尺五寸,诗成鸣州。

    由于此诗立意在于抵御蛮族,故而当下并无才气伟力出现。

    王维惊奇地看了一眼王昌龄,他以往对这个族弟了解不多,没想到颇有才情。

    下一刻,天空中传来一声大雁的鸣叫声,惹得众人抬头望去,玉门关再往西北的茫茫大漠之中,一缕狼烟孤直飘起。

    苏鹤面色凝重道:“或许又是某个守捉遭遇蛮族劫掠了。”

    他这些天曾看到过不少,大多在安西都护府境内。

    都是些小部落的小打小闹,对偌大的帝国而言,荡不起半分涟漪,但落实在守御当地的每一个士卒身上,却都是灭顶之灾。

    沉默良久,王维张口道: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誊写在纸上后,才气橙光亮起,高达三尺九寸,诗成鸣州。

    且距离镇国只有一步之遥,只需稍加传唱,定能镇国。

    才气伟力竟化作了一副画卷落到王维手中,画中景色正是诗句所描绘之物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苏鹤赞叹道:“魔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真才子也。”

    其余三人也赞许不已。

    最后,王之涣有备而来地笑道:

    “我早知写景难及魔诘,来的路上途经凉州时,我就已经想好赠诗了,特意等着最后一个说。”

    众人好奇地看向他,王之涣胸有成竹地朗声吟诵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校尉还来不及抄写,才气橙光就迫不及待地冲天而上。

    足足四尺六寸,诗成镇国!

    众人正惊叹之际,苏鹤突然发现王之涣整个人气色变差了许多,连忙扶住他问道:

    “季陵,你怎么了?”

    王维也感觉不对道:“奇怪,怎么没有才气伟力?”

    这时,王之涣虚弱地抬头笑道:

    “儒道诗词,首本的才气伟力最为强大,我是强行压制住了才气,想留给苏郎君傍身的,族叔,快把纸笔给我。”

    王校尉连忙将纸笔递给他,王之涣字字如刀地写下这一首《凉州词》,无数道橙光才气随笔注入纸张之中。

    少顷,王之涣写毕,犹嫌不满意,又把纸笔交给王维道:

    “我填词赋诗尚可,作画就交给魔诘吧。”

    王维看着王之涣的眼神,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点点头,抬笔开始作画,湖笔一起一落之间,全身才气同样注入了画卷中。

    最终,这张倾注了王之涣诗词才气和王维画作才气的纸张,被王之涣递给了苏鹤,道:

    “郎君如途中遇难,可将画卷掷出,我二人之才气会为郎君御敌。”

    而王维也把《使至塞上》的才气画卷和两首誊抄好的诗词交给了他。

    苏鹤感动不已,接连拥抱过几位好友后,挥手与众人道别,一路向东南而去。

    走至肃州境内,苏鹤朝前望去,不远处,两个婀娜多姿的佳人倩影亭亭玉立,已等候他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