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玄宗即位

鱼不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长生武道:开局一把剪彩刀最新章节!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果如姚崇所担忧的那样,纵然宋璟已经十分谨慎,但他深夜进宫,谏言皇帝将李令月迁至洛阳之事,还是被太平公主知道了。

    得知宋璟等人的谋算,太平公主顺势“勃然大怒”,当即率领一队人马直接冲开了太子府,借故当庭责骂太子李隆基。

    李隆基在众人面前表现得唯唯诺诺,不断地向姑母请罪。

    李令月痛骂了太子一顿后,又寻衅鞭笞了两个太子府的官吏,这才扬长而去。

    而镇国太平公主率众冲破太子府、责备太子的故事,也在街头巷间被百姓们传得沸沸扬扬。

    第二日,太子李隆基迫于压力上奏称:

    姚崇、宋璟二人挑拨离间自己与姑母太平公主、兄长宋王和豳王之间的关系,请从极法。

    几天后,皇帝李旦传下旨意,贬姚崇为申洲刺史,宋璟为楚州刺史。

    又过了两日,李旦又下令更改先前将宋、豳二王外放为刺史的旨意。

    这件事似乎成为了一道分水岭,自此之后,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斗争迅速进入白热化,更加激烈起来。

    坊间不断有“太子德不配位”、“皇太子将反”之类的言论传播开来,皇帝李旦数次颁下制书晓谕警告天下臣民,以平息各种流言蜚语,却仍无济于事。

    转眼间,时间来到七月。

    太史令记录天文:七月,彗星出西方,经轩辕入大微,至于大角。

    这一日早朝,太平公主派系的太史令上奏道:

    “陛下,彗所以除旧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变,所主之事,皇太子当为天子。”

    其意便是暗示皇帝,太子有谋反之心。

    哪曾想到,皇帝李旦竟言:

    “传德避灾,吾志决矣。”

    朝上群臣闻言,尽皆失色。

    太平公主一脉的党羽们也惶恐万分,本欲以天象图谶诱使皇帝废掉太子,谁知李旦竟要就此传位于太子!

    坏事了!

    群臣纷纷力谏,以为不可。

    皇帝说道:

    “昔日中宗之时,群奸用事,天变屡臻。朕数次请中宗择贤子立之,以应灾异,中宗不悦,朕忧恐数日不食。岂可在彼则能劝之,在己则不能邪!”

    于是坚决要传位给太子李隆基,以应天象之变,命礼部与太史局择选良辰吉日,预备皇帝冕服,不日就将举办登基大典。

    众臣劝阻不得,立即着人去通报太子殿下和太平公主。

    太子李隆基得知这个消息,连忙驰入宫中觐见,拜倒在皇帝李旦面前,叩头道:

    “臣以尺寸之功,不次为嗣,惧不克堪,未审陛下遽以大位传之,何也?”

    李旦道:“社稷所以再安,吾之所以得天下,皆汝力也。今帝座有灾,故以授汝,转祸为福,汝何疑邪!”

    李隆基固辞不受。

    皇帝李旦叹息道:“你是一个孝子,何必一定要等到站在我灵柩前,然后即位呢。”

    太子李隆基流涕而出。

    而当亲信们将此事禀报给太平公主时,李令月的反应很淡然。

    “哦,我知道了。”

    传报消息的亲信见公主殿下如此漠然,着急道:

    “公主殿下,崔中书等人此刻俱在宫内劝阻陛下,陛下态度坚决,轻易不会收回成命,此刻只有公主殿下亲自进宫劝谏,才有希望让陛下改变主意啊!”

    李令月随手掐了一片树叶,转身道:

    “本宫会进宫的,你下去吧。”

    亲信告退。

    太平公主凤眸望向太极殿,心中并无惊慌,反而多了一丝欣慰。

    一丝自婉儿走后,很久没有感受到的亲情的欣慰。

    她心里清楚,这两年来她与李隆基台上台下的明争暗斗,皇帝李旦不可能毫无察觉,必然早就看在眼里。

    在这场姑侄斗法中,李旦始终竭力维持着亲妹妹与儿子之间的政治平衡,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

    只是如今看来,皇帝试图同时保全两人的做法,失败了。

    或许是抵挡不住太平公主的步步紧逼,李旦已无力再去维持这样一种平衡,只能以传位的方式,主动应和天象,将崔湜等人这一次的天象图谶攻势消弭于无形。

    李令月知道,只不仅是李旦作为父亲对儿子李隆基的保护,也是他作为皇兄对唯一的妹妹的怜惜。

    宁可不要皇位,只求亲人和睦。

    皇帝李旦是在用自己的皇位,来劝告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希望他们不要再争斗下去。

    可不争斗,真的能如此么……

    李令月令侍婢们准备车辇,一反常态地不乘坐往日亲王爵位的仪仗车驾,而是改换成了皇帝姊妹——大长公主爵位的规制。

    太平公主的仪仗车驾进宫后,得知皇帝已经去了大明宫,于是又前往大明宫。

    队伍过了右银台门,行至太液池时,正望见皇帝负手站立于池边。

    众人纷纷行礼,太平公主从坐辇上走下,看着李旦,神情复杂道:

    “陛下。”

    李旦弯腰拾起一块石子投入水中,击起段段水花,扭头笑道:

    “太平可记得昔日年幼时,皇兄、我和你整日于大明宫玩闹,太液池里的大鱼都被我们兄妹三人祸害了。”

    李令月看向平静的水面,低声道:

    “逝者如斯夫。”

    “是啊,逝者如斯夫,眨眼间,你我都已是不惑之年。”

    李旦看着眼前只比自己小三岁、始终如此美艳动人的妹妹,感慨道:

    “我已渐渐老矣,而令月依然是这般风华绝代,令人好不艳羡。”

    当初李旦为了守拙自保,不被母亲武则天忌惮,即使有绝佳的修炼天赋,也一生都不曾修行。

    相反,因为早年间所受到的迫害和幽禁,李旦苍老得更快了。

    李令月终于有所触动,微红的眼眶看向李旦那已经泛白的头发,哽咽道:

    “皇兄何必自苦,令月这就去求师尊赐下丹药,一定让皇兄福保寿长。”

    李旦摇了摇头道:

    “生死有命,就算崇玄署所有天师亲自传法于我,又有何益。”

    接着,李旦视着妹妹的眼眸,期盼道:

    “令月如今的时光,已是无数人梦寐不得的日子,何不就此收手,再寻一良人,欢享人生呢?”

    在兄长无比热切的目光下,李令月张开嘴,又缓缓闭上,反复几次后,艰难道:

    “不。”

    这一刻,李旦那脆弱而美好的幻想瞬间破灭。

    他落寞极了,哀叹道:

    “何也,何也……”

    李令月没有搭话,而是望向了太极宫安仁殿的方向,沉默不语。

    ……

    八月,庚子,太子李隆基即皇帝位,尊李旦为太上皇。

    改元先天,是为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