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暴露的实力;命运的转折

二手废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上辈子,下辈子最新章节!

    上辈子

    王忠嗣实际上并没有遵从李非的军令,因为他根据时间来判断,即便现在自己率大军全速赶往中受降城,也根本赶不上李适之行军的速度,更何况中受降城的位置并非去往河东的交通要道,往北到回纥边境还有近百里的空间,李适之想要绕行极为便利。

    所以,王忠嗣只是象征性的派了个两千人的轻骑队伍一路向北,然他们一路探查李适之的踪迹,若是一无所获,便直接在中受降城驻扎。

    和王忠嗣预计的一样,这些士兵一路北上,根本连李适之的影子都没有看到,王忠嗣知道玄宗已经吩咐安禄山在东受降城拦截,所以,也就干脆对叛军的去向置之不理。

    政事堂这边接到了安禄山需要置换兵器的奏章,李非对此非常敏感,在玄宗同意后,便借此为理由,让兵部把近来军器监所造兵器的名录要了过来,同时也让卫尉寺上交近一年军械库的出入库记录。

    两厢对比,李非并没有看出任何异常,只是自从安禄山回长安以后,军器监在各地监造的兵器数量较以往有了大幅提高,特别是下半年,增加了很多种类钝器的铸造,但中书省此前并没有接到扩大兵器制造的圣命。由于此事归尚书省管辖,李非便问韦坚道:

    “韦相,近一年来军器监在各地所造兵器的数量你可知道?”

    “记得个大概,是否有什么问题?”

    “无他,是不是跟近来战事丛生有关系?”

    “那是自然,李适之反叛以来,单是送往河东、朔方、河西三地的兵器甲胄就有两万具,近来契丹又蠢蠢欲动,幽州、平卢也要准备,安禄山刚刚抵达幽州之时,就已经要过一次了。”

    “我怎么看到多了很多此前很少铸造的钝器?”

    “这些都是为幽州准备的,安禄山说他发现对付契丹骑兵,用钝器杀伤力强于刀剑,我便让军器监铸造了一部分。”

    安禄山才去幽州一个月,此前是刘客奴任节度使,所以韦坚这番说辞显然有些漏洞,因为这些钝器最早是在四个月前就已经开始部分入库。但李非没有说明,只是表示了认可后,便不再追问。

    随后,李非直接来到军器监,询问最早是谁下达的铸造钝器的指令,得到的答案是圣上亲自下旨,那就是说,安禄山确实已经提前做好了返回幽州的准备。根据卫尉寺的入库记录,钝器到目前为止,一共铸造了近两万副,其中一万五千副拟发往幽州,五千副发往平卢,王忠嗣和张守珪那里就不知道有这批武器的存在,所以报损后,依然是在原有的种类上更替。

    李非心中已经明白了大概,于是直接将这部分兵器截留,然后上书玄宗,说既然安禄山发现钝器对骑兵具备优势,那和张守珪与王忠嗣正在对阵的吐蕃也有近半的骑兵,应该推而广之。玄宗没有拒绝的理由,直接同意后,李非又以契丹尚未发兵,与吐蕃正处战端为由,将一万五千副钝器调给了王忠嗣和张守珪,只给安禄山留了五千。

    而就在此时,张守珪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停止追击,军队之中已经开始再次出现因高原不适导致的无谓战损,再加上正值冬季,高原上极难采集取暖物资,张守珪无奈后撤,退缩至海城。此时吐蕃反而不再退缩,也跟着张守珪的大军,在海城五十里处扎营。

    这就让张守珪很难受,这么多士兵每天的给养损耗数量就非常巨大,而吐蕃就一直这样耗着,似战非战,保持和自己五十里的距离虎视眈眈,虽不交兵却又不能让人放松警惕,完全成了对峙的架势。张守珪知道,这么下去对唐军不利,于是向李非请示下一步如何应对。

    李非早就考虑到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向张守珪下达了和郭子仪一起,先加固海城的城防,然后再向剑南回撤的命令,由郭子仪负责和吐蕃的对峙,一旦吐蕃进攻,由王忠嗣派兵支援,减少前线无谓的消耗。

    张守珪依令行事。

    可这时,一封密奏传回了长安,说张守珪这次出征,率兵数量竟然有十五万之巨,声势极为浩大,和之前他向兵部的汇报相差千里,并且将近一半军士并未造册入军籍。玄宗闻听后极为震怒,直接下旨,让张守珪回京解释。

    该来的如约而至,此前的担心成了现实,李非给李季卿去信,告诫他此事凶险,按自己的交代做好万全准备,并嘱托李季卿,向张守珪转述自己的应对之策。

    +++++++++++++++++++++++++++

    下辈子

    李飞开始和很多的资方进行一轮轮的洽谈,这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有了前车之鉴,李飞的口风变得极为谨慎,不管对面把未来形容的多么天花乱坠,李飞都丝毫不为其所动。

    最终,在李飞心里形成了两套方案,一是上市融资,进行彻底的股份制改造,融资相对简单且数额巨大,不过难度稍高,监管严格,且还没有类似公司上市的先例,作为吃螃蟹的人,李飞自己心中也没有底气。二是直接进行公司估值,以股票内部发行的方式,接受融资公司的注资,这种方式简单,但资方的要求相对苛刻,比如要进入董事会,形成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经营的干涉和控制。

    两种方案各有利弊,牛显恪倾向于第一种,因为相对稳妥,对公司的正规化经营也有帮助,第二种一旦中途资方撤股,到时便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权衡再三,李飞定下了第一种方案,引进了一家辅助上市的咨询公司,开始对公司内部进行各项改革,对各部门也开始根据上市公司的要求进行培训。

    2014年冬,在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后,李飞的公司递交了申请上市的材料,开始等待审批结果。

    2014年年底,审批通过,公司更名为西安联合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并发表上市公告,股票成功上市。

    接下来,李飞就看到了让他瞠目结舌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