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箪食壶浆

冬眠的龙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你的帝国最新章节!

    因为后有追兵,不用我催促,这些蒙古人天一亮就自觉拆了营地,开始漫长的行军,一直到天色渐晚才埋锅造饭。

    在赛里斯,能一天行军六个时辰的士兵都是精锐,除了宣大和蓟辽之外,其他地方罕见这种精兵,所以山西镇能调来追击的骑兵只有区区千人,远远跟在行军队列后头,因为看起来太弱,我都懒得部署后卫去牵制他们。

    这些追兵说是一千人,打出的旗号却多达十几家,连协同成一个攻击波发起冲锋都做不到,真要打起来,最多也就以百人规模发起进攻,谁都不想当第一个送死的,都等着其他人先上来打开缺口,好让后面的人捡漏。

    边镇驻军大抵都是一盘散沙,即使有不少武官的家丁极为精锐,凑一凑也能和建州、蒙古开片,却也要总兵巡抚一级的高官来居中调度,节制各个军头,如果没人在一线看管,那就会发生这种事情。

    虽然黄太极率兵从辽西破关而入是个很有名的“想定”,以至于九州风云的默认剧本就是这个,我也在桌面上多次操盘,每次都能靠利用游戏机制,把女真人堵回去,自身遭受的损失却能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呢。

    为了模拟赛里斯帝国的国是艰难,我特意修改了规则,不仅各支OTg2NTc=地方来援的军队交由不同的人来操控,他们的胜利条件也不是赛里斯击败鞑子,而是打完之后剩多少兵,立多少战功,于是战斗变成了四万金兵对几十支不到万人的勤王军。

    立战功是不可能的,那些属性极低的营兵只能靠列阵才能和金兵勉强打两回合,而卫所兵基本上刚刚与后金的兵牌接触,就会触发士气崩溃。

    要让赛里斯的指挥链贴近现实,我将决战机制改成了不记名投票,每个援军的将领都能在抵达北京之后,选择避战还是进军,如果大部分人都选择避战,那么少数进攻的人就会被黄太极轻松歼灭。果不其然,因为缺乏沟通,基本上都是一大帮避战派站在北京城墙上看几个兵力足够,稍有赢面的人在城外孤军奋战,尽管导演部告诉他们赢了,但那不过是场面话,毕竟为了输得不太难看,我把后金的属性调低了一大截,但事后偷偷复盘时,不管是宣大还是辽镇的野战部队都不是后金的对手。

    毕竟四万金兵是黄太极的一半家当,如果三镇援军能在北京城外击败他们,那凑拢之后直接可以去辽东找黄太极,早点收复失地早点马放南山,我还能省下五百万辽饷。

    因此在我的预想中,那些军队只能用来兑子和弃子,真正用来实施战略决战的唯有初步整编的三大营,账面上三大营足有二十万人,哪怕只有两成能用,也足以和女真人旗鼓相当,再加上女真人破关而入,肯定没带大炮和工兵,辎重部队也不多,硬碰硬我是根本不怕的。

    只要各个边镇能各尽职责,在金兵南下后派兵牵制住他们,使其不能随意机动,只能沿着大道行军,让京城能第一时间知道消息后,及时调集大军来剿灭。

    现在看来,我可能太高估这些守军了。

    “大人,我们是良民滴干活!”

    “宰桑,您可算来了!我带您抓里长去。”

    村民们一听说元朝皇帝打回来了,各个又是杀鸡宰羊,又是放鞭炮,把我们迎进了村子。

    我很诧异,什么叫元朝皇帝打回来了?

    几个蒙古兵黑着脸告诉我,察哈尔部每次南下,都是打着复土的名号,自称从来不是蒙古某部,而是大元帝国。

    而另一个锦衣卫则来向我负荆请罪,说是问村民买粮时说漏了嘴,把皇上在军中透露出去了。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十里八乡都江浙湖汉北知道元朝皇帝打回来了。

    道理我都懂,但为什么你们看到蒙古大汗如苍狼白鹿般归来会如此开心?

    这不是我现在要考虑的,现在追在后面的赛里斯边军虽然少,但用脑子想想也知道,除非山西镇全体投了鞑,否则肯定会调集大军追上来,所以我要在被他们的主力追上之前尽快转移,而且便宜坊的定金价格极高,如果不及时交鸭子的尾款,我的银子就打水漂了。

    啊,便宜坊,我的生命之光,我的食欲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便宜坊,嘴唇开阖三次,从一个全浊音开始,轻轻吐出气息,便——宜——坊——

    刺溜。

    蒙古人并没有什么文化,而且非常穷,外加豪格围城,所以我在草原上的伙食水平等同于出家茹素,只是要长途行军,才不得不靠肉干和奶制品果腹,那些被我一并带走的牛羊数目并不多,且自己吃很是浪费,只能期待卖到关内换两个钱,即使是草原上的牧民,也是只取牲畜的奶和毛,鲜有杀来吃肉的。

    大猪蹄子在笔记里说,得亏大阿哥跑得快,若是被他捉到,铁定把豪格片了,蘸着芥菜酱当刺身吃。

    我对此很是反感,女真人不是希腊土生土长的突厥人,而且身上没有检疫章,又是境外输入的肉制品,吃着不放心。女真普遍拜四大门,这胡黄白柳都是野物,保不齐身上染着什么病,除非饿极了,否则还是啃肉干为妙。

    倒是百姓们箪食壶浆来迎鞑子,实际上是用本土饲料对鞑子进行科学化养殖,而且不求鞑子产肉产奶,只求鞑子能干死赛里斯的官军,还他们个太平,是一种朴素的明君思想。

    面对那些喜笑颜开,一边开着诉苦大会,一边把地主和大户拖出来吊死的农民,我不禁对手下道:“希望有一天,百姓们能开启民智,不要事事都想着有个好皇帝救他们于水火,要创造太平盛世,不能靠神仙皇帝,不管皇帝信勃尔只斤还是爱新觉罗,都救不了万民,一个闯王倒下了,会有千千万万的闯王站起来。”

    一听到千千万万的闯王,我身边的锦衣卫眼睛一亮:“那感情好,闯王的人头价值上万两,要真有几千个闯王,那爷们我可就发财了!”

    嗯?你这个思路很有意思,不过陕甘要真冒出大把的闯王,每个闯王能挑动的兵力肯定很少,而且叛军首级供给过多,朝廷开出的价码肯定会降低。

    你过来,今晚别睡了,我把供需关系、资源禀赋和工资成本给你讲一讲,将来若是外放搞军屯,可以此剥削军户佃农,可谓无往不利。

    如夜之后,我在营帐里组织起了学习会,因为要节省油脂,所以并没有点灯,而是摸着黑听我讲课。

    不出预料,当我讲到需求价格弹性时,大帐内就开始响起鼾声。

    唉,孺子不可教也,政治是经济的表象,如果不把赛里斯生产方式和朱家专制主义说明白,那百姓喜迎鞑子就无法解释。

    现在多上一节课,将来就能少流一滴血,能用汗水支付,就不要用血的代价来改正错误。

    “自负盈亏的小农因为承受能力差,当时间尺度拉长到百年之后,小农会逐渐破产,而他们累积的财富显然无法帮助他们撑过灾荒。社会财富的累积体现在实物上,主要以农产品和少量手工业品存在,也凝结在开垦的田地上,一部分小农因为运气或是其他因素,开始兼并其他人的田地之后,生产关系就从小土地主自负盈亏,转为大土地主佃田收租。”

    “在这种封闭体系内,佃农在土地上的产出会被地主收走大部分,只剩下刚好保证佃农养活自己,他的妻子以及繁育两个孩子的所需,有时甚至比这更少。”

    “但在土地大量兼并的情况下,因为佃农无法承担结婚和生育成本,导致佃农群体的人口出现萎缩,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地主不得不减少抽成,从而使佃农的价格被拉回到温饱线上。”

    “不过假如地主不追求产品和货币的增值,而是将目标定为兼并周围的土地,那么他并不需要关心泥腿子的福祉,那么通过改进农耕技术,往单位土地上投入更少的佃农,依然能保证他的账面收入。”

    “土地的增量是有限的,而每亩地的产出也大致有限,那么当原先两个人才能种的地,现在一个人就能种了,佃农群体本身就会迎来一次失业潮。即使没有天灾,随着秦川、中原的土地尽数开垦,原先增长的人口与减少的劳力需求发生矛盾,这就是谷贱伤农真正的含义,生产过剩的核心是劳动力供给过剩。正因为人命不值钱,所以人人盼着打仗,盼着灾荒,只要死的人够多,剩下的人命就值钱了。”

    “而我们要做的,是有序的引导多余的农民离开田地,进入到城镇中去,去南洋,去漠北,开拓新的生存空间。”

    “将鞑子引进来,固然能减少人丁,从而缓解矛盾,但这样做治标不治本,即使改朝换代,两百年后这种传统曲目还会再上演一遍,唯有让汉人走出去,对自然经济进行改造和产业升级,才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未来。”

    把总结说完之后,帐内的鼾声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