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撤退

冬眠的龙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你的帝国最新章节!

    敌前转向一百八十度,基本上是找死。

    如果朕是蒙古某部的头目,叩关劫掠,对面的大明官军看到朕鸣金收兵,肯定乐得鼻涕泡都出来了——贼畏我王师天威,仓皇而逃,苛批哀有了!能不打仗就不要打仗,打赢了没好处,打输了要挨罚,轻则丢官流放,重则掉脑袋,宁静收兵

    如果对面是边镇将门的亲军、营兵,见到朕收兵,也就杜松那种没脑子的莽夫会无脑猪突,可怜我大明将士,都被这种废物点心一并葬送在萨尔浒了,而相对不那么废物,还有点脑子的将帅如果看到朕打着癸字旗,在战场上搞皇国兴废这一套,首先想的并不是乘势追击,而是疑心这么大破绽会不会是诱敌之计。

    朕和穆拉德交手时遇到过这种计策,苏丹以轻步兵诈败引诱朕上前追击,实则设下伏兵,以耶尼切里为骨干对朕迎头痛击,要不是朕命皇妹率奇兵十二人攻其侧翼,说不定真就坏在他手里了。

    女真人是关外山野村夫,并不像士大夫那样满肚子弯弯绕绕,不懂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道理,也就黄太极和他爹有点脑子,居然靠打时间差,集中优势兵力把萨尔浒四路大军全灭了,如果是黄太极本人在此,看到朕大大咧咧的鸣金收兵,肯定是不敢来占便宜的,至少得观望两天,确定朕是真的怂,没有安排伏兵,才会大举进攻。

    就和猫吃蛇一样,要先观察再试探,最后再用天理喵喵拳砸碎巨OTg2NTc=蟒的头颅,很讲究。

    黄太极的儿子就欠了火候,没有他父汗看着,听到朕敲锣,居然命人擂鼓,想要和朕琴瑟和鸣,这像话吗?

    朕挠了挠头,五雷正法透过兜鍪,刺激着头皮,将几只头发里乱咬人的虱子尽数电死,随后扭头看向中军的林丹汗,大汗面色铁青,鼻子被寒风冻得通红,但他的眼神是炽烈的,是生动的,虽然隔了几百步,朕仍然看得真切,那灼灼的目光好像会说话:“狗日的南蛮子,你居然拿老子殿后!”

    放他娘的屁,朕事前不就说了,上了战场,“击鼓进攻,敲锣撤退”,就算是底下的大头兵,听到“砰、砰、啪哒、砰”也知道要往前冲,朕不过是开战第一合就撤军而已,你自己跟不上朕的拍子,和傻子一样杵在原地不动,这难道是朕的错吗?

    你是听不懂汉话还是听不懂蒙古话?

    虽说一上来就撤退的确不是正常战术,就和洞房结束之后,第二天去给父母请完安就扭头写休书一样,但兵无长势,水无常形,大明律又没规定不能这么干,而且本公爵得到了皇帝的直接允许,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见朕如朕亲临,换句话说,朕代表了崇祯皇帝本人,朕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

    林丹汗的中军倒还好,虽然旌旗摇曳,有大汗和各苏木的领袖压阵,倒还能稳住阵脚,但左翼的步兵成分复杂,有的人来自先前被吞并的其他蒙古部落,有的人是关内逃来的汉人,有的人是招揽的林中百姓,还有的索性就是爱新国出走的女真——在天聪年间弃金投蒙,着实需要魄力和眼界,这几位以为今年是南宋年间吧?

    面对小步向前轧来的镶黄旗步卒,已经有人开始东张西望,如果朕带着右翼站在原地,蒙古人再鱼腩也还不至于望风而逃,但现在整个右翼都跑了,左翼的兵也就站不住了。

    这也不能怪林丹汗,毕竟他也没想到朕会唱这一出,可是也不能怪朕没说明白,朕要是把战术告诉了林丹汗,他就会告诉他几个老婆,他几个老婆扭头就会告诉底下的心腹,心腹再告诉心腹的手足,手足再告诉手足的心腹,等吃中饭的时候,大阿哥也就知道了。

    那还打个屁。

    至于开战前告诉也是不可能的,这种事情从主将传达到每一个小兵可不是一两个时辰能传完的,崇祯二年又没有5G和SNS,不是风月宝鉴上写个#我们今夜都是蒙古人#能摆平的,需要主将告诉参将,参将告诉游击,一层层慢慢传达忽里勒台大会的精神,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才能听明白可汗的意图。

    右翼有序撤退,左翼却有演变成溃退的迹象,两翼往后收缩,被单独摆在中间的中军就凸了出来,隐隐被对面的镶黄旗三面围攻,等会儿接战肯定是一触即溃。

    林丹汗狠狠的瞪着朕,他现在退也不是,不退也不是,女真近在咫尺,一鸣金搞不好会被衔尾追杀,但不退的话,这点人肯定一触即溃,他的中军大部分都是骑兵,站在原地结阵作战没什么用,必须跑起来才能发挥蒙古骑兵的弓马优势,如果且战且退,倒也能杀伤一些女真人,可是鬼晓得他怎么想的,居然在中军混编了不少步兵进去,如果骑兵一辙,剩下的步兵就全完了。

    这真不能怪朕坑同袍,蒙古人是马上江浙湖汉北得天下,“马上”是修饰词,我大清的马上得天下,“马上”是副词,每个蒙古人正儿八经的骑兵,林丹汗更是黄金家族直系,谁能想到他会犯把马步军胡乱混编的错误呢?

    朕很绝望的看着蒙古中军的步兵方阵挡住了骑兵后撤的通路,几千号人马在枪阵前乱成一团,险些气得吐血。

    早知道这届蒙古人这么窝囊,朕就该把九镇边军撤一半,哪还用得上每年百万两的京运去防备北虏。

    然而没有办法,京运、命运乃百万边军衣食所系,朕前世不过裁了俩送快递的,后果就如此严重,要是把边军也裁了,朕和李自成的竟业协议不就白签了吗?

    宁夏、延绥、甘肃那几个重镇的兵可比闯军的初创团队厉害多了,不仅有正规作战经验,他们一旦叛变,还算是重大的国有资产流失,光是想想朕就觉得脑壳疼。

    然而平阳公只是个钦差大臣,管不了那么远,眼下最重要的是保住蒙古人,他们要是完了,朕也得丢下留在归化城里的财物,屁颠屁颠的往延绥镇跑,毕竟西楚霸王亲自来,也没本事单枪匹马杀光一个固山的女真人。

    何况朕只是比吕布、项羽稍微强那么一点点。

    没办法了,过于高估蒙古军队的素质的确是鄙人的错,所以朕得想办法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