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求到张岚清身上来了

葫芦开小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抗战:我的士兵都能变强最新章节!

    日军的攻势凶猛,短短十天,便向第六战区杀进。

    且击溃了多次阻击作战。

    双方动用了大量的飞机,炮火轰隆,飞机嗡鸣。

    隔着几百里远,似乎都能体会到大战的情形。

    张岚清的指挥部内,再一次接到了山城的作战命令。

    要求第五路军向南逼近庐州,做出强攻庐州的姿态,以此来吸引十一军的部分兵力回援。

    缓解西部压力。

    并承诺,战后为张岚清提供一个师的美械装备。

    承诺以纸面形式,送至第一战区。

    战区的正副两位司令,还没见过如此郑重其事的承诺。

    西皮先生确实拿不出多余的武器装备来了,几百条枪,几挺轻重机枪,根本入不了张岚清的眼。

    他手上唯一值钱的玩意儿,就是从老美盟友那,拿到了所谓美械师的承诺。

    承诺给山城筹备28个美械师。

    承诺这种事情,没到落实的时候,根本算不得东西。

    第五路军依旧是晃晃悠悠,并未做出强攻庐州的动作。

    山城不惜安排专机,安排了特派员到达封城,阐述如今战事的艰难,需要第五路军站出来,缓解西部受攻的压力。

    张岚清的骑兵1军,向南拿下庐州,逼近江北沿线。

    足以影响十一军中后方,迫使其不得不将兵力后撤。

    一个师的美械装备还是挺有诱惑力的,除此之外,张岚清还要了三架飞机,用于私人的飞机。

    他准备在境内修几个临时机场,贯通手下各军的连通。

    被逼急了的西皮先生一口答应。

    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没有多余的办法了。一旦日寇突破西部要塞,便可顺江水直达山城。

    到了那时,西南大后方也变得不再安全喽。

    保命摆在最前,大家最懂取舍。

    这个时候,张岚清要什么,他都得答应什么。

    取庐州本就是第五路军的一项战略目标,抵近江北,影响日寇之后勤。

    信阳由赵三河的警备师防守,刘丹青一个师的主力也顺势向六安方向合围。

    六安仍有部分日军驻扎,守在城内,把守几个重要且坚固的据点。

    其目标是切断六安与庐州之联系,将城内的这伙日寇变成孤军。

    王国兴之部队,抵近庐州与蚌埠间的铁路,展开了小规模的攻势。

    这边多伪军驻扎,禁不住打。

    放两枪,这群人就会呼叫支援。

    其余兵力则隐蔽在庐州、蚌埠城外,进行有效阻击。

    围点打援的战术,有时候看起来无脑,效果却异常有用。

    日军两个大队刚刚出城,便遭受到了骑兵团提前准备的阻击。

    在密集火力之下,打退了两个大队,令日寇折损200余兵力。

    仓忙之下,躲回了城内。

    “完喽,日本人靠不住了,艹的。”

    据点内的伪军骂骂咧咧,打了好几通电话,也不见鬼子来支援。

    这两天,电话线也被切断了。

    周围全是第五路军的影子,只要出据点就是找死。

    可不出据点,弟兄们喝什么?吃什么?

    本来有水源流淌过来,但第五路军往水流上头泼大粪。

    还把据点四周可以打水的几个水井泼了大粪。

    逼着据点内的伪军投降。

    没吃没喝,还没鬼子支援,这还打个屁?

    鬼子不敢出城,意味着沿途的炮楼据点都不安全。

    听话的乖乖投降,不听话的有可能赏一发炮弹。

    步兵炮这玩意儿不是啥好东西,可用在步兵身上,攻打据点,破坏工事算是恰到其好。

    它的炮弹不好生产,怪就怪鬼子后勤部卖炮弹。

    前脚从高沟镇把炮弹买过来,后手就用在炮楼内的日伪军身上。

    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长尾岐一春除了无能狂怒外,只好不断的申请援兵。

    至少需要一个师团的机动兵力,从蚌埠至庐州,护卫铁路线。

    否则仅65师团的步兵大队,根本不敢出来露头。

    长尾只有五六千的兵力,汇合到一起也不是王国兴的对手。

    分散驻扎后,问题更严重。

    兵力分散在各个炮楼,人不敢出来,后勤物资运输不过去。

    野外已经不安全了。

    日伪军不得不承认一个问题,第五路军不是打游击,而是具备一定的歼灭战能力。

    大队级的兵力出城,很可能遭遇敌军一个团的围堵。

    张岚清的团一般是2500人左右,而鬼子步兵大队及独立步兵大队,往往不足千人。

    双方火力对比是步兵炮对82毫米迫击炮。

    一般步兵大队携带两门炮,而步兵团这边有个迫击炮连,伺候的迫击炮是4-6门。

    其余轻重机枪方面,鬼子也不占优势。

    其唯一的优势在于弹药丰富。

    可到了43年,日军也学聪明了,并不会给作战部队配备太多的弹药,仅仅支持一两次战斗就行了。

    一方面是后勤物资不足,

    另一方面是阻击的情况太多,很可能被敌军缴获。

    不管怎么算,张岚清在蚌埠-庐州一线部署了一个师三个主力团的兵力。是完全可以吃掉长尾岐一春所有兵力的。

    即便65师团汇合所有兵力,出城来决战,似乎也不是对手。

    淮南城,更是调过来一个山炮营,一个野炮营,用于配合骑兵1军作战。

    在这片土地上,投入了三万余兵力。

    日伪军遭受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仅仅5天,便攻克了35个炮楼,7个正规的据点,击毙日伪军600余人,俘虏1300余人。

    缴获炮楼内的物资,充盈到军需仓库。

    庐州的北部、西部、东部均被切断,仅有南部靠近江北的地界,还掌握在日伪军手上。

    这是一座地方代表性的重要城市,却被第五路军围困。

    华中的局势已经败坏至如此了吗?

    一旦庐州失守,江北大片区域,都将落入张岚清手上。

    巢湖周边,将成为第五路军、新四军、中央军活跃的地界。

    这些人随时可以出现在长江一侧,攻击日寇的水上炮艇、江防兵力、水上运输船等等。

    十一军的物资,基本全靠这条生命航道。

    派兵吧,再派一个师团级别的兵力到庐州驻扎。

    这片区域应该属于13军的作战区域,理应由13军负责。

    11军正在执行豫西会战,且在会战的关键时刻,没有额外的兵力调拨。

    双方的司令官几乎是乱吼着,要求13军,无论如何支援庐州,并打击第五路军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