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为两个败军之将补充兵力

葫芦开小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抗战:我的士兵都能变强最新章节!

    42年上半年,对于日寇是非常嚣张的一年,于太平洋上节节胜利,南方作战更是畅通无阻。

    大量的陆军抽调到东南亚作战,宛若游蛇长驱直入。

    华北地区的治安作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歼灭围剿了大批的抗日武装,因此节省下来的兵力,可用于对外作战。

    能够机动调动的师团、旅团、混成旅团,又增加了两个。

    为了应付津浦铁路线的告急,华北派遣军总部,不得不紧急把一批新兵安排过来。

    为两个受伤的部队补充兵源。

    以饭田手上兵力为根基,恢复三个步兵联队的建制。甚至从宪兵队内征调老兵,凑出兵力来补充到徐城。

    铁路线是不能丢的,是必须安排兵力驻防的,这一点没有商量的空间。

    紧急抽调了数千兵力,恢复饭田麾下219、220、221三个步兵联队番号,增加搜索联队、野炮兵联队、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外加通信队、兵器勤务队、卫生队、第1至第2野战医院等人员。

    补充师团配属的工、骑、炮等联队,形成一个正儿八经的师团。

    骑兵联队就以骑兵第四旅团残余的兵力,提笠原中佐为大佐,担任骑兵联队长。

    这位是少有的,在屡次作战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军官。

    骑兵第四旅团的军官结局都很惨烈,两个联队长阵亡,旅团长被干掉蛋蛋,仅剩一个佛系的中佐,可以扛起剩下的旗帜。

    在徐城北部的兖州、泰州部署两个师团,用于镇压鲁西南地区的抗日武装。

    同时加强对徐州的支援力度,可随时从铁路抽调兵力,支撑到徐城作战。

    安排重田德松担任35师团的师团长,作为饭田中将的上司,统领徐城驻防军。

    这位是炮兵出身,去年在陆军野炮兵学院担任干事,为帝国培养炮兵人才。碍于徐蚌地区的作战不利,只能将他调过来,执掌大旗。

    炮兵优于其他兵种,重田德松又是炮科出身,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定能缓解徐城35师团的颓势。

    为了稳住局势,华北派遣军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配备了野炮联队的师团,拥有极强的炮火。

    对此饭田中将不以为然,如果给他配备足够的火炮,他又何尝不能跟张岚清拼命?

    说到底还是武器装备跟资源问题,跟他有没有能力当师团长毫无关系。

    空降一个上司过来,令饭田的心情非常不爽。

    鬼子的兵力调动,至少需要十天半月,等新兵调到部队,由各军官接手,也得需要一段时间磨合。

    导致这段铁路线,依然由宪兵、独立混成13旅团看护。

    每天胆战心惊的,要防备四周打来的冷枪。

    苏中、苏北、鲁南地区的游击势力增长的很快,趁着鬼子兵力薄弱,连续拔掉了多处据点炮楼。

    吴子志的游击队支队战功显赫,借了一门步兵炮,成功的发展成了气候。

    不仅扩张了活动范围,更把苏中、苏北的六个县城贯通,令抗战的力量在此萌芽发展。

    一门炮,对伪军的威胁太大,对鬼子的威胁也很大。

    可搜查了两三个月,愣是找不到它。

    三十几发炮弹,愣是打掉47个据点炮楼,有很多伪军看到了小钢炮,果断选择投降。

    一炮没发,就足够震慑。

    孙阳也因此学到了不少游击战的精髓,在张岚清的授意下,成立了苏中游击大队,这门炮便作为游击大队的起始武器。

    配合主力,进行敌占区作战。

    游击大队相当于营级编制,孙阳这是直线提升,从连长干到了营长水平。

    以游击战术,在敌后方进行大规模的破坏,同时渗透瓦解伪军。

    这一点孙阳有独特的优势,背靠第五路军,有足够的背景跟支援。

    又有张岚清的名声,对伪军的影响力较大。

    苏中跟皖中地区接壤,很多伪军不得不考虑,鬼子到底能不能靠得住。

    眼看张岚清做大,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地盘跟兵力,鬼子也没啥动静啊。

    这就让伪军心里突突,偷摸的接触孙阳,有的还把他好好的请过来喝一杯。

    不同于八路、新四军的游击队,在汉奸伪军眼睛里,即便鬼子败了,山城的西皮先生势力更大。

    而土八路是不可能成气候的。

    在他们的第二选择中,除了鬼子,那肯定是跟着山城的国军混。

    第五路军是正儿八经的国军序列,最近的名声风头越来越强,是杂牌军、伪军挺好的归宿。

    你去中央军,人家正儿八经的嫡系,根本看不上杂牌,更看不上伪军。

    铁路沿线,都快被张岚清渗透成筛子了。

    白天,那是鬼子跟伪军的炮楼,严查进出人口。

    到了晚上,伪军对经过的睁一眼闭一眼,几乎变成了张岚清的炮楼。

    一大批擅长敌后工作的特务进入苏中地区,在各县安排眼线,发展地方关系。

    八路、新四军的组织能力很强,这一点值得学习,但原则性太高,又让很多人抵触。

    第五路军吸纳优势,摒除劣势。保证一定的要求,又没那么高的阶级对峙。

    地主、资本、企业家、商绅,都可以成为豫东合作的对象。

    双方互通物资,互通有无,暗地里展开了密切的物资交易。通过沿海的港口,偷偷走私不少奇缺的货物。

    只要往内陆一甩,利润是几倍乃至几十倍。

    一盒维生素片,都能卖出高价。

    这种情况屡禁不止,为了钱财,人命又算得了什么?

    封城,

    张岚清还在发愁粮食问题,难民涌入豫东,多了几十万人口。

    吃喝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个月,乃至一两年的缺口。

    好在他从去年就有意组织抗旱,提前做了不少准备,包括动用人力挑水灌溉,减少旱灾带来的损失。

    动用十几万人,没有让田地颗粒无收,虽减产却也有收获。

    “姝绮,你以商会会长的身份,召集各县的商会代表,此次旱灾波及广泛,需要众诚一心。我不想见到投机倒把者,更不想见到剥削无度之人。”

    张岚清不介意干掉一些不长眼的富户或者地主,在特殊时期,把粮食拿出来救急。

    敢有囤货奇居的,不介意让他倾尽家产,钱捞不到,命也给他废了。

    这些人手上的粮仓里,屯了不少粮食,几辈子都吃不玩。

    宁愿粮食发霉,也不愿拿出来平价出售。

    大灾之年,反而是很多人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