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作死

陈酒百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玄谈录最新章节!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当代年轻人网络社交交流频繁,各种各样的网络用语层出不穷,最近更是流传的一句,“no zuo no die”,让我不禁感慨,因为我就亲眼见过一个活生生的人作死而亡的事情。

    说来话长,长话短说,从我们村一路向东南走,大公路旁边有一个叫周家庄的村子。今天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主角呢,是一位年近七巡的老太太。她是建国前出生,长在红旗下,老在改革开放中。在过去农村有重男轻女思想,加上日子过的清贫,这老太太小时候没有上过学,后来呢也没有学习过文化。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说的就是这类人。

    老天既然把她学习文化知识的大门关上,就给她开了一扇窗户,让她生了一个有能力的儿子。一说到她儿子,那在我们当地就成了一个传说。她儿子也是学习不好,初中毕业前夕因为打架被学校开除,她跟自己男人给校长送酒说情,那位校长只是板着脸扔下一句:“不行。”,不管你是嘴皮子磨破了还是把门槛子踩平,一律就是不同意,由此可见老太太这儿子是有多驮扯(淘气)。求爷爷告奶奶没用,她儿子就跟着村里大人进入社会闯荡。

    这一闯荡不要紧,这小子脑子转的快很聪明,农村出身肯吃苦又耐劳,为人仗义有原则,小十年的时间就混的人模狗样,在霸县城里买了房做了生意,把媳妇孩子都搬到城里享福。又过了几年,老爹老娘上了年纪,这儿子也想把他们一起接过来留在自己身边,一来让二老看看孙子享享清福,二来城里医疗基础设施方便。老太太有心脏病,发过几次差点要了命,老头虽然没啥大病,可自打年轻的时候开始就病病殃殃。还有一点,儿子没有兄弟姐妹,家里就他一根独苗。留他们老两口在村里住着,自己在城里生活,照顾不方便,这有点不孝顺啊!

    儿子打定主意,就劝老两口进城。可没想到,自己说的天花乱坠,老两口就是不去,村里过的惯了,哪都不去。儿子还是不死心,把跟别人谈生意的心眼都用上了,说的自己都快被自己感动了,可偏偏爹妈就是不行,末了给他留下一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你也别费唾沫星子,我们怎么着也不会去城里,愿意看看我们就来,不愿意来就少来。”此话一出,儿子气的脸色通红,可又不能跟自己爹妈打架出气,连午饭都没有吃,就愤愤的开着自己的车回城里。

    这老两口为什么不跟自己儿子去城里呢?我也问过我老妈,因为我家搬家进城的时候,爷爷奶奶也没有跟来,情况如出一辙,最后还是我们有事没事往村里跑。当时老妈给分享一通,让我感觉说的在理。老妈认为一是老人们在农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住惯了宽敞高大的平房,不适应城里的鸽子窝。二来周围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相互熟悉知根知底,不像城里家家户户不认识。三来离自己家里先人躺的地方近,来城里离着距离就远了。如果非要进城,单单这一点,在老人们看来这足以心里难受大半年。

    老妈说完之后,我问她:“以后要是我在外面(其他大城市)安家落户,你也不会跟着我?”老妈笑了笑,不可置否。我意识到当许许多多农村爹妈年纪老了,他们不愿意跟随儿女,是因为不想成为儿女的累赘,拖累他们的脚步,这就是中国千千万万的朴实无华的爹妈。

    不好意思,扯的有点远。书归正传,老头老太太说的话虽然生硬了些,可当儿子的还是要孝敬爹妈,平时叫媳妇回家看看,周末抽空自己亲自回去看望爹妈。这一切的一切都被村里人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一有邻居串门,话题不在乎村里小事,老太太儿子有多出息,对老两口有多孝敬,最后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开一开自己孩子的“批斗会”。

    对于村里人不停的夸奖与羡慕,老头倒是没有太大变化,一如既往下下象棋,和老哥儿几个聊聊天。老太太则不然,心里慢慢起了变化:明明儿子看自己的次数不多,来了也就呆上半天就回去,那为什么旁的人还是觉得儿子孝敬呢?那到底儿子是不是孝敬呢?老太太心里开始打鼓。

    老太太心里一打鼓,就开始对儿子变得看不上,就连买的东西也挑来挑去,比来比去。老头儿和儿子、儿媳妇可不知道老太太的想法,以为是自己做的不好,惹她生气。他们就各自努力对老太太好,从来没有下过厨房的老头开始学着烧火做菜蒸馒头,儿子、儿媳妇每次来看望爹妈拿的东西更是越来越多,说句过头的话,一家人对待老太太的态度,就是她要星星,也给她挖块儿陨石回来。老太太在家里的地位,简直就是大熊猫一样的存在。

    出门有儿子司机接送,进门有老头子做饭,打麻将的零钱都是儿子专门给的,锅碗瓢盆不用刷,大事小情不操心,这让老太太着实过了过甩手掌柜的乐呵日子。

    不过,没等老太太高兴劲下去,她就突发一场心脏病。半夜三更,儿子开车带老太太去城里看病,忙上忙下迷迷糊糊,早上在马路上开车的时候,还因为疲劳驾驶刮了一辆现代,又给人家赔了半天不是,这才去到公司上班。同时医院里老太太也苏醒过来,发现留床照顾的人是老伴,就问:“儿子,儿媳妇人呢?”老头一看老伴醒了,很是高兴。一边叫大夫护士过来,一边说儿子知道你没啥事就去上班了,儿媳妇呢,她去送小孙子上学,稍晚才能过来。说完,大夫护士也进了病房,一通检查下来,老太太就是突然性心肌梗塞,留院观察半天,如果没事,回头开点药就可以回去。大夫又嘱咐说:“注意情绪,不要激动,保持平静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老头连连点头把话都记在心里,恭恭敬敬地把大夫护士送出了病房。

    回到病房,老头坐在病床边上,轻轻问老太太:“早点想吃什么?我去给你买,不过你刚醒过来,不能吃油腻荤腥。”老太太神情恍惚,不知道在想什么,似乎根本没有听到老伴的问题。老头一看这样,就提高音量又问了一遍,老太太这才反应过来,含含糊糊说了几句,老头也没有听的多明白,就照着老太太往常的口味出门去买早点。

    老头虽然走了,病床上躺着的老太太也没闲着,她觉得自己大限将至,突然想要看看死了之后儿子、儿媳妇的反应,甚至现在就想看他们哭丧。说到这我就想起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你就作吧,早晚把自己作死。这老太太正好应了这句老话,一步一步把自己活活作死。

    半天的住院观察,老太太能吃能睡,体征情况一切正常,下午就医院开的一点药回到村里。时间转眼来到晚上,吃过晚饭老两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老太太就朝老头发了话:“我要看看我死了儿子、儿媳妇怎么哭丧!”这话一出,老头顿时傻眼,结结巴巴的问:“啥?”老太太认真的又说了一遍:“我是说,我要看看,我死了,儿子、儿媳妇,怎么哭丧!”老头一听,这不是闲的慌吗,心里虽然不知道老太太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说什么也拗不过她,无奈之下就同意了老太太的想法。

    第二天一大早,城里的儿子就接到老爹的电话,昨天晚上一觉睡过去,今天没起来,村里大夫说是心脏又出问题,现在等着儿子回来主事。儿子听闻老母亲驾鹤西游,顾不上伤心难过,赶紧带着媳妇孩子回村里。

    没进家门就听见“呜呜”的哭声,打开家门朝正房走去,就看见堂屋中间赫然摆着一副黑漆漆的大木棺,再打眼一看,老爹正在那抱着棺材抹眼泪,声音就是从他这传出来的。

    儿子一看这个样子,一个响头磕在地上,就开始嚎啕大哭,儿媳也是边磕头边哭泣。就连小孙子也是尖着嗓门,裂开小嘴嚎个不停。老头子看见这些深深感动,不时用手轻轻敲打棺材盖,询问老太太啥时候演戏喊“咔”。

    棺材这个道具自然不是现买的,那时候按照村里老例,许多老人生前就会买下百年之后的寿材,老太太家里摆的正是几年前儿子给买的。而老太太此时此刻正躺在里面,早就忘了搭理老头的信号,只顾听见儿子的哭丧声音。

    老太太一边听一边偷着乐,儿子儿媳的声情并茂的哭丧,彻底发动她的心,让她放下心里所有石头,重新坚定儿子是非常孝顺自己的。这下让她越来越高兴,简直就是一直放在热水里的温度计,水银柱“蹭蹭”往上蹦,可她忘记昨天大夫的嘱托,也忘记跟老伴昨天做好的约定,更忘记自己是一个有心脏病的老太太。于是,老太太想要自己揭开这个骗局,从棺材里面出来。可就在这时,老太太不慎撞到厚厚的棺材板子上,在那极短的时间里大脑供血不足,导致心脏里这只“温度计”达到顶点并且发生爆炸。

    棺材外面的四口子人,听到“咚”的一声,赶紧打开棺材盖子,想要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可等待他们的是老太太假戏成真的悲惨结果。

    这家儿子无奈的埋葬了老母亲,老父亲也于一年后黯然离世,只剩下村民们茶余饭后的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