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没用的东西

欢喜虫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摄政王:王妃她又开车了最新章节!

    其实就算是签了这个保密合约,小酒自己也知道,再怎么保密,她的方子迟早还是会流传出去。

    不过签个追责合约,起码能够把方子流传出去的时间往后推延一段时间,也许只能拖个一两年。

    那也没关系,一两年的时间,够她赚这造纸的第一桶金了,毕竟是从一个科学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界穿越过来的,这些生活用品制造方面的小妙招,她还是有一些的。

    以后造纸的秘方传出去了,她还可以做别的。

    更何况,在她心里,真正能倚仗的,还是自己从前世带来的经过几千年高度发展,已经有了科学验证的体系,和无数实证的强大的中医技术。

    和刘师傅把话说开了以后,接下来就好办了,一式数份的保密合约,又拉来了村长和里正,造纸坊的工人和管事全都签了。

    第二天一早,小酒就带着几个工人背着大背篓,来到九倒拐的一个山崖下面。

    这里还是她采集草药的时候,发现的一个天然的石灰窑。

    虽然不知道这里的石灰有多少?但是看样子用个一两年是没问题的。

    小酒带着工人们,教他们如何选择色泽更白更纯的石灰。

    当天就把背回来的石灰捶细后,撒到了三个大池子里。

    几个工人不停的将池子里的石灰和树皮烂枝都搅拌均匀。再扣上定做的密封大木盖子。

    用石灰沤料一来是可以加快树皮的腐烂程度,二来是可以让树皮中的果胶尽量被排解出来。还能让造出来的纸张更加洁白耐用。

    当然,在蒸煮这道工序里还要再加上纸药,让纸张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纸药说是药,其实就是用野葡萄藤,黄秋葵梗,杨桃藤等几味可以入药的药材炼制的纸引,在蒸煮过程中使用纸药,可以使得纸张更加平整,凝实,更利于提取纸液,做出更大更好的纸张。

    用石灰沤料这个是没办法隐瞒的,但是纸药,小酒完全可以自己做,做好了之后,交给刘师傅,在蒸煮工序中使用。

    一个纸药加入几种材料,像炼制丹丸一样,炼制出来,足有拳头那么大一个,谁也不知道里面是些什么东西。

    纸药的保密性要比沤料用石灰的方法高多了。

    只是现在虽然用了石灰沤料,可也还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把用料都沤好,还不到使用纸药的时候。

    趁着这个时间,小酒干脆又请了人来,在造纸坊里又加了六个大池子。

    也亏得刘师傅细心,他生怕沤料的方子被那些来挖池的工人知道。

    还特地在原先的三个大池子边上,拦了一圈栅栏,不准挖池子的工人到栅栏这边。

    他自己全天都守在造纸坊里,时时盯着,像是监管犯人一样,要是哪个挖池子的工人往栅栏这边多看了两眼,他都要上去骂两句。

    小酒看着都替他不好意思,刘师傅却说就该这样,秘方的事,那是事关东家生意的大事,一丝一毫也不能马虎大意。

    有了刘师傅这个尽职尽责的管事,小酒也放心多了。

    一晃半个月过去,刘家妇人被刘家父子三人抬到了于家村复诊。

    小酒遵照复诊方式,给她检查了一通,这妇人体质还算不错,半个月了,恢复得还挺好,就是还是有些手抖脚抖,说话流口水的毛病。

    这种脑部重伤后遗症问题,就算在前世,也只能是慢慢喝药修养,要想完全恢复,起码也得一两年时间。

    又给刘家妇人开了休养的方子后,小酒捡好了药材,包成十几包,交给刘根来,见这汉子一脸愁容。

    小酒便有意无意的问道:“你家娘子伤得这么重,这一两年是干不了活了,你们也不去县衙让老爷们给个公道吗?”

    刘根来听了,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无奈的道:“这能有什么办法呢?自家妹子干的好事,咱也不能去县衙告她。

    万一她真要是被县衙判了坐牢,那她那一家子可就完了,我怎么说也是她亲哥哥,也不能这么害了她一家,哎,最多就是让她家出点医药银子了。”

    小酒闻言哼了一声,见刘家妇人脸色恼怒,嘴里的口水又流了出来,含糊不清的吼着,“我。。。我要,要去告她。。。告。。。告她。”

    刘根来连忙安抚妇人,“好了,好了,你别生气了,大夫都说了,你这伤在脑子上,不能生气发火,不然可好不了了,告她,告她,等你好了咱就去告她。”

    妇人应该是知道自己相公只是安抚自己,不会去县衙告自己亲妹子的。一张脸气得通红,还是不停的说着。

    “她。。。害我,我。。。告她,要告她。。。。。。”

    刘家那两个大小子在旁边,咬着牙,一脸愤怒的看着自己的亲娘,也不知在想什么?

    看起来,这两兄弟就算是生气记恨,恐怕也是被自家亲爹压着,不敢去找亲姑姑的麻烦吧。

    小酒就看不起这样的,自己的亲娘被人伤成这样了,都不敢去找人要个说法。

    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样子,这是要做给谁看?

    哼,没用的东西,这样的儿子不要也罢。

    小酒撇撇嘴,看着刘家父子三人把还在念叨着要告自己小姑子的刘家妇人抬出了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