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造纸坊开建

欢喜虫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摄政王:王妃她又开车了最新章节!

    等小酒和师父,刘师傅赶到野牛村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分。

    张海生一大早提了两条肉干去里正家里说买地的事,在家家户户都喝面糊糊的野牛村,有了两条肉干当礼物,里正办事的速度直接飙升,他一刻也不耽误的马上叫来村里人。

    先是去张家院子后面量了地,为了投桃报李,里正把一些边角位置半卖半送给了张家,算起来还多量了近一亩地。

    然后又请了村长和村里的两个老人一起见证,当场就打下了界石,写了地契,按了手印,把地契给办好了。

    趁着村长在的时候,张海生又说了请人圈地,和挖池子的事,按照小酒的说法,挖池子是个很耗力气的活,一人一天可以给二十文工钱。

    村长家三个儿子就是有一把子力气的好手,现在农忙已过,秋收未到,三个牛高马大的儿子在家吃闲饭,一顿饭一大桶面糊糊都喂不饱。。

    村长在家看着面缸子一天天矮下去,正愁得慌,现在一天能挣二十文的活来了,怎么也得紧着自家先干上。

    他赶忙揽过了这个活,又叫了村里三个和他关系好的村民来。

    地还没圈好,干活的人都已经到齐了。

    小酒所谓的圈地其实就是把买来的地,用石头打下地界碑后,再扎上一圈木栅栏。

    既然要建造纸工坊,本来是该垒墙的,但是小酒只有那点银子,算了算还是先扎个木栅栏算了,围墙什么的,等以后赚钱了再说。

    来干活的人正在地里商量的时候,小酒和师父带着刘师傅也到了。

    刘师傅在地里走了两圈,很快就划出来几个位置,池子和大灶,晒场都分得清楚明白。

    村长的三个儿子和喊来的两个村民生怕干不成这活,拿不到一天二十文的工钱,赶忙吆喝着要马上开始干活。

    还说这半天的活只给八文钱就行。

    小酒也是急性子,哪还有个不同意的?那几人自己从家里已经带了锄头,木锨,箩筐过来,

    说干就干,就在刘师傅划好的地方,开始先挖池子。

    把事情安排好,小酒又把师父和老刘头都带回家,让老娘赶紧做饭,不要煮面糊糊,做大米饭,把剩下的肉干也煮上。

    小酒只是在前世看过古法造纸的流程,并不知道造纸工坊的设施具体该怎么建造。

    吃饭的时候,老刘头就开始絮絮叨叨的告诉他们,池子分几种池子,泡发池子,打浆池子,过滤池子,还有纸槽。。。。。

    每一种池子的方圆大小,深浅都不一样,挖的时候也要注意,还要做池子的防透水铺底,四面打边。。。。。。

    还有工具,也分帘架,竹帘,榨杆,纸模。。。。。。

    至于工序就更多了,从收来造纸原材料开始,要挞,腌,碎,舂,打浆,抄纸,榨纸,松纸,晒纸。。。。。。差不多得近三十道工序。

    刘师傅大概说了一下后,又对小酒道:“造纸的工具要去定做,大雁村的谭木匠以前就给肃阳城的造纸坊做过。东家现在就要去定了,等池子和大灶,晒场都建好,那边应该也做好了。”

    小酒忙点头,暗自后悔今天没在师父家拿笔墨纸回来。

    一顿饭吃完,刘师傅又去了地里,他要看着干活的人挖池子,挖得不对,就要马上纠正。

    见老刘师傅融入工作倒是挺快的,又认真负责,小酒也放心了。

    于怀恩也在地里看了一会儿后,叫上小酒一起回于家村,拿了些笔墨纸砚给她,还问她银子够不够,要是不够的话,他这里有一些,可以先借给小酒。

    小酒心里别提多感动了,这个师父拜得真的很值啊。

    她自己也摸不清楚要多少银子才能把工坊开起来,就说现在还不需要,等要的时候,再找师父借。

    告辞了师父,小酒赶回家,就看见院子里,村长和赵家的铁柱叔在右院角修牛圈。院子里已经摆了一堆石头木料。

    大黑就站在院子中间,两只牛眼瞪着赵铁柱和村长,搞得两位一边干活,一边还得担心大黑会不会冲过来给他们一牛角。

    赵家婶子也在厨房帮着老娘做饭。

    小酒把师父给的东西放好后,又去找老爹,让他去村里找人买点鸡鸭和大米回来。

    请人干活,是要管饭的,不能再喝面糊糊,吃菜叶子了。

    小酒回到自己房间,拿出纸笔开始算钱。

    五个人挖池子,垒大灶,一人一天二十文工钱,据刘师傅说最少也要十天才能做好,那就是一千文,正好一两银子。

    池子挖好,大灶垒好,还要请人来给池子铺底,打边,还要定做三口熬浆用的超级大锅。

    估算下来,连材料带人工又是五两银子。

    村长和赵铁柱建牛圈是早就说好了的,他们包木料和石头,建好一人两百文。

    加上圈地扎栅栏,材料钱,工钱,一共是八百文。

    这些已经去了七两银子。

    以后工坊里还要建几间屋子,给工人住的,给刘师傅住的。

    还有自己家院子里也要扩建厨房,和一间屋子。

    这些算下来,最少也要五两银子。

    加上定做的造纸工具,刘师傅说一套下来要差不多一两银子,最少也要做个五六套,有的工具还要多做几个。这些他帮着估算了一下,也要近十两银子。

    买灵芝的七十两,在肃阳城就花了三两多,大牛和小牛读书用了三两,做牛车的二两银子,剩下的有五十两放在林大妮那里,自己手里还有十一两多一点。

    嗯,还好,这里人工不贵,小酒心里有了数,前期光是场地,设施和工具投入,估算就是三十五两银子左右足够了。

    一切准备好后,还要请人上山砍材料。

    构树,苎麻这些都是九倒拐山上的,不用花钱买,只需要请人工去砍回来。

    野牛村西头有一大片野生竹林,平时村里人编个背篓,箩筐,竹篮什么的,也都是在那里砍竹子回来自己编的。

    那一大片竹林直接连接着九倒拐的山脚下,也是造纸材料提供地。

    想到这里,小酒突然想起与其雇人上山砍构树苎麻,和竹子,还不如直接收。

    两三文钱一百斤,这样能免去很多麻烦。毕竟虽说山上山下那些都是野生无主的东西,可是这个村是大家的,造纸坊需要的原材料会很多,到时候说什么话的人都有。

    直接花钱收,谁都可以去砍树,砍竹子来卖,只要大家都能赚钱,那谁都不会说闲话了。

    她把自己能想到的,都写了下来。然后又一条一条的考虑,增增补补的,不知不觉写了好几张纸。

    一直到了晚上,林大妮在门外叫小酒吃晚饭的时候,她还在拿着笔思考。

    听到开饭了,就把笔一放,先吃饭再说,天大地大,都没有吃饭的事大。

    吃饭的时候,小酒又拜托了刘师傅,请他明天陪她一起去安村,找谭木匠定制造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