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3

长青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说话到位事半功倍最新章节!

    “秦始皇?”袁凯口中喃喃地念道,忽然想到秦二世逼迫赵高女儿赵艳容,赵艳容装疯的故事……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要找袁凯的岔子,一上来就召袁凯,谁知叫了两声,都无人答应。袁凯没有上朝。

    百官又都吓了一跳。

    “袁凯哪里去了!”朱元璋怒容满面。“派人去袁家看看,看他为何不上朝?”朱元璋喝令道。

    不一会,去察看袁凯的人上殿奏道:“启奏陛下,袁御史疯了。”

    “什么!他疯了?”朱元璋怔了一下。

    “是的,”来人又奏,“他昨晚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砸锅摔碗,打人骂人,乱蹦乱跳,嘴里又胡言乱语。折腾一夜,把家里的东西摔得一地。”

    朱元璋冷笑道,“昨日还是好好的,今晚就疯了,这老家伙又耍什么花招?疯了也给我绑到殿上!”

    袁凯被绑上殿,只见他披头散发,满脸黑灰,衣衫被撕破,浑身沾满了粪污。到殿上,他呆呆直立,不参不拜,不禀不报,两眼向上翻。

    “他真疯了!”百官摇头叹息道。

    朱元璋半信半疑地说:“来人,拿木钻钻他一下,看他是真疯还是假疯!”

    木钻在袁凯手背上钻了一洞,鲜血直流,而袁凯却毫无反应。

    “这老儿真疯了,带出去吧!”朱元璋挥了挥手。

    袁凯木头似地站在那里,丝毫反应也没有。两人将他送回家里,却躲在门口偷看。只见他进门后,不喜不怒,却学狗爬叫,血弄得满脸都是。两人回朝禀报朱元璋。朱元璋仍不放心,第二天再派亲信前往察看。只见袁凯趴在地上又滚又叫,手里捧着一团屎往嘴里塞。那亲信一阵恶心,只看一会儿就回宫复命,肯定地说袁凯真疯了。

    朱元璋听了笑着说:“也罢,不管这老儿真疯假疯,既吃屎就当他真疯

    了。”

    其实,袁凯是假疯。他料定朱元璋绝不会轻易放过他。朱元璋的亲信来察看前,他事先叫妻子用炒面拌糖稀做成屎状,放在篱笆旁。亲信以为他真的把屎吃掉了,时间一长,袁家人呈报回乡养病,朱元璋也不愿意再给疯子发俸禄,也就准了。袁凯终于用装疯这一招骗过了朱元璋,捡得一条性命回到自己的故乡——松江华亭。得了个善终。

    袁凯装疯卖傻虽然吃了些苦头,但是,这点苦头和丢掉性命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像这种假象常常能够混淆对方的判断,从而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也许有人会说,弄虚作假,不是君子的做事原则,但问题是,如果死了、败了,自认为君子或被人称为君子,又有什么意义呢?聪明的人都懂得审时度势的道理,如果不分条件,一味地坦诚,只会把自己送上绝路。

    5。适当的谎言有助交往

    ——避免直言的说话技巧

    其实“直言直语”本来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因为也唯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得以分明,让正义邪恶得以分明,让美和丑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但在人性丛林里,“直言直语”却是一个人的致命伤。

    如果你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不管什么场合,也不问对象是谁,不考虑说活会引起什么后果,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直来直去,想说啥就说啥。结果无意中便会得罪了别人。

    老实厚道的李军是一公司的中级职员,他的心地是公认的“好”,可是一直升不了职;和他同年龄、同时进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调独当一面,就是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另外,别人虽然都称赞他“好”,但他的朋友并不多,不但下了班没有“应酬”,在公司里也常独来独往,好像不太受欢迎的样子……

    其实李军能力并不差,也有相当好的观察、分析能力,问题是他说话太直了,总是直言直语,不加修饰,于是直接、间接地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只看到现象或问题,也常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性格。他的话有可能一派胡言,但也有可能鞭辟人里;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语”,时方明知,却又不好发作,只好闷在心里;鞭辟人里的直言直语因为直指核心,让当事人不得不启动自卫系统,若招架不住,恐怕就怀恨在心了。所以,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阻碍,别人宁可离你远远的,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静。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一般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杀伤力很强,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也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鼓动你去揭发某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因为成效好,鼓动你的人坐收战果,你分享不到多少;成效不好,你必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是排名第一的报复对象。

    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该委婉含糊时,就不要直白。

    在日常交际中,总会有一些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需要把“词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便于听者接受。比如,当你不赞成别人的某种做法时,你应巧妙地借助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或者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话,都能帮助你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而不至于得罪别人。

    对人方面,少直言指出他人处事的不当,或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这不会被认作“爱之深,责之切”,而会被看做和他过意不去。

    比如某甲认为同事小敏的衣服难看,便马上对她说:

    “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结果,小敏脸一沉,扭头便走,留下某甲发愣。或者某甲当着处长的面指点小张说:

    “你的稿子里错别字很多,以后要仔细些。”

    实话固然是实话,但不久后却隐约有人传言,某甲惯于在上级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倘若如此,某甲恐怕会意识到自己的真诚并不那么受人欢迎,既然这样,又何苦呢?

    6。过于真实只会陷入绝境

    ——让事情更好办的说话技巧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爱说大实话的老实人,什么事情他都照实说,所以,他不管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简直无处栖身。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进去。修道院院长问明了原因以后,认为应该尊重“热爱真理,说实话的人”。于是,把他留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

    修道院里有几头已经不中用的牲口,修道院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老实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老实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长工们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拽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院长干吗要把它们卖掉啊?”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走了。这些话在集市上一传开,准也不买这些牲口了。于是,老实人到晚上又把它们赶上回了修道院。听完老实人讲述完集市上发生的事,修道院院长发着火对老实人说:“朋友,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你的老实,可是,如果老实过了度就只能是个蠢才!所以,老兄,你走开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

    就这样,老实人又从修道院里被赶走了。

    其实,故事中“老实人”的遭遇并不是偶然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

    阿文最近和他的老婆关系相当紧张,前几天甚至传出要离婚的消息,本来挺亲密的小两口,怎么突然之间要离婚呢?原来只是因为阿文在不经意问说出了一句过于真实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