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长青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说话到位事半功倍最新章节!

    2借用媒介

    寻找自己与对方之间的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语言,缩短双方距离。如见一位陌生人手里拿着一件什么东西,可问:“这是什么?……看来你在这方面一定是个行家。正巧我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对别人的一切显出浓厚兴趣,通过媒介物表露自我,交谈也会顺利进行。

    3留有余地

    留些空缺让对方接口,使对方感到双方的心是相通的,交谈是和谐的,进而缩短距离。因此,和对方交谈,千万不要把话讲完,把自己的观点讲死,而应是虚怀若谷,欢迎探讨。

    3。找到感情上的突破口

    ——求人办事拉近距离的说话技巧

    日常交往并不总是在熟人间进行,求人办事常常要闯入陌生人的领地。进入一个陌生的家庭环境里,要迅速打开局面,首先要寻求理想的“突破口”。有了“突破口”,便可以以点带面或由此及彼地发挥开去,从而实现让对方在感情上接受你的效果。

    人常说:要讨母亲的欢心,莫过于赞扬她的孩子。聪明的人应该利用孩子在交际过程中充当沟通的媒介,一桩看似希望渺茫的事,经过孩子的起承转合,反倒迎刃而解。

    纽约某大银行的乔·理特奉上司指示,秘密进人某家公司进行信用调查。正巧理特认识另一家大企业公司的董事长,这位董事长很清楚该公司的行政情形,理特便亲自登门拜访。

    当他进入董事长室,才坐定不久,女秘书便从门口探头对董事长说:

    “很抱歉,今天我没有邮票拿给您。”

    “我那12岁的儿子正在收集邮票,所以……”董事长不好意思地向理特解释。

    接着理特便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可是董事长却含糊其辞,一直不愿作正面回答。理特见此情景,只好离去,没得到一点儿收获。

    不久,理特突然想起那位女秘书向董事长说的话,邮票和12岁的儿子。同时,也联想到他服务的银行国外科,每天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有许多各国的邮票。

    第二天下午,理特又去找那位董事长,告诉他是专程替他儿子送邮票来的。董事长热诚地欢迎了他。理特把邮票交给他,他面露微笑,双手接过邮票,就像得到稀世珍宝似地自言自语:

    “我儿子一定高兴得不得了。啊!多有价值!”

    董事长和理特谈了40分钟有关集邮的事情,又让理特看他儿子的照片。一会儿,没等理特开口,他就自动地说出了理特要知道的内幕消息,足足说了一个钟头。他不但把所知道的消息都告诉了理特,又召回部下询问,还打电话请教朋友。理特没想到区区几十张邮票竞让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其实,再强硬、再难打交道的人,只要能找到他感情的软肋,事情就会好办。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的话如能让他的心窝子热乎乎的,求人办事会变成别人主动为你办事。

    4。有“礼”走遍天下

    ——求人办事不惹人厌的说话技巧

    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见一位老汉从这儿路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五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话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拨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去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它通俗而明白地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讲究礼貌的重要性。

    和别人打交道,总是以称呼开头,它好像是一个见面礼,又好像是进入社交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可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基础。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愤怒,双方陷入尴尬境地,致使交往梗阻甚至中断。那么,怎样称呼才算得体呢?

    (1)考虑对方的年龄特征

    见到长者,一定要呼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您老”等,不能随便喊:“喂”、“嗨”、“骑车的”、“放牛的”、“干活的”等,否则,会使人讨厌,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还需注意,看年龄称呼人,要力求准确,否则会闹出笑话。比如,看到一位二十多岁的妇女就称“大嫂”,可实际上人家还没结婚,这就会使对方不高兴,不如称她“大姐”合适。

    (2)考虑对方的职业特征

    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一些青年人,不管遇到什么人都口称“师傅”,难免使人反感。可见在称呼上还必须区分不同的职业。对工人、司机、理发师、厨师等称“师傅”,当然是合情合理的,而对农民、军人、医生、售货员、教师,统统称“师傅”就有些不伦不类,让人听着不舒服。对不同职业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对农民,应称“大爷”、“大娘”、“老乡”;对医生应称“大夫”;对教师应称“老师”;对国家干部和公职人员,对解放军和民警,最好称“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改革和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频繁和复杂,人们相互之间的称呼也就越来越多样化,既不能都叫“师傅”,也不能统称“同志”。比如,对外企的经理、外商,就不能称“同志”,而应称“先生”、“小姐”、“夫人”等。对刚从海外归来的港台同胞、外籍华人,若用“同志”称呼,有可能使他们感到不习惯,而用“先生”、“太太”、“小姐”称呼则会使人们感到自然亲切。这种称呼,也逐渐为国内的一般工作人员所接受。

    (3)考虑对方的身份

    有位大学生一次到老师家里请教问题,不巧老师不在家,他的爱人开门迎接,当时不知称呼什么为好,脱口说了声“师母”。老师爱人感到很难为情,这位学生也意识到似乎有些不妥,因为她也就比这位学生大十多岁左右。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称呼呢?按身份,老师的爱人,当然应称呼“师母”,但人家因年龄关系可能不愿接受。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老师”,不管她是什么职业(或者不知道她从事什么职业)。称呼别人老师含有尊敬对方和谦逊的意思。

    (4)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的亲疏关系

    在称呼别人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同窗好友、同一车间班组的伙伴见面时,还是直呼其名更显得亲密无间、欢快自然、无拘无束;否则,见面后一本正经地冠以“同卷’、“班长”、“小姐”之类的称呼,反倒显得外道、疏远了。当然,为了打趣故作“正经”,开个玩笑,也是可以的。

    在与多人同时打招呼时,更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来说以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亲为宜。外交场合,宴请外宾时,这种称呼的先后有序更为重要。19r72年周恩来总理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招待会上这样称呼:“总统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这种称谓客气、周到而又出言有序的外交家风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5)考虑说话的场合

    称呼上级和领导要区别不同的场合。在日常交往中,对领导、对上级最好不称官衔,以“老张”、“老李”相称,使人感到平等、亲切,也显得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明智的领导会欢迎这样的称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开会、与外单位接洽、谈工作时,称领导为“王经理”、“张厂长”、“赵校长”、“孙局长”等,常常是必要的,因为这能体现工作的严肃性、领导的权威性和法人资格,是顺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

    (6)考虑对方的语言习惯